上一篇文章讲了整体学习法的步骤一:知识的获取。
总的来说,这些知识可分为五类:零碎类、观点类、教程类、具体类、抽象类。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后面的步骤。
(二)知识的理解
步骤一,知识的获取,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累人的一步。
但是,知识到手了还不算完事,关键要看你理解了没有。
如何理解这些知识呢?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三中方法:比喻法、内化法、图表法。
01 比喻法
比喻法就是把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这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了,也算是比较熟悉。
对于知识的理解,作者把比喻法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他认为,比喻法是理解任何知识的一个切口。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了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它。
比喻能让我们把新知识与我们头脑中的旧知识产生一种联系和互动,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一门新知识。
使用比喻法,有时可能快,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比喻;有时可能慢,半天想不到一个合适的;有时可能刚开始就想到一个比较贴切的;有时却可能比喻了好久没一个相像。
其实,刚开始使用比喻法时,快与慢,好或不好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比喻的念头和欲望,久而久之,我们就把这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刻在脑子里,形成了习惯,到那时候,你应该会很轻松地找到贴切的比喻了。
02 内化法
内化法就是把知识印在脑子里的一个过程。
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在脑子里想像一幅图,然后把声音、情感等一系列你能想到的元素加入进去。
比如,你要理解经济学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你就可以想象:
一帮人在一起生产一批零件,A工人第一个完成任务,用了1小时;其他人陆陆续续完成了任务,用了5小时;而只有B工人最后一个完成了任务,用了10小时。接下来,老板表扬了A工人,并给他发了500奖金;对于B工人,老板觉得他效率太低,把他解雇了。A工人高兴得手舞足蹈,B工人一脸委屈的哭了。这时,你只要想到,除了最快完成的A工人和最慢完成的B工人,其他人的劳动时间就相当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
这里的图像可能不太贴切和准确,各位自行想象。总之,对于一些新知识,将其图像画后,理解起来会容易得多,这会在你的脑子里刻画下一幅画面,内化在你的记忆里。
之后,我们再将这些图像不断重复和优化,使你达到一种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
03 图表法
在学校课本上,我们学过折线图、饼图、柱形图等等,这些图表能把一些抽象的数据图表化,使人看起来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
其次,现在很流行的思维导图,对于我们理解一门知识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很多小伙伴开始写作之前,都会先画一个思维导图,然后就能顺畅地把文章写完了。
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一件事时,你可以写出原因、措施、意义、影响、对象、注意点等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看起来一目了然,对于理解一件事物效果是相当好的。
现在网上已经出现了专门针对思维导图学习的课程,想深入学习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其次,也有好些制作思维导图的app,都简单易学,百度一下就知道用法了。
理解知识,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三种方法:比喻法、内化法和图表法。你会发现,这些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我们使用时,可以灵活交叉使用,使之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理解知识。
【未完待续】
由于内容太长,需分三篇文章来讲述。想提高学习能力的同学,可以关注我哈,可以看后面的内容。
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