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水浒传读书文学
《水浒传》top10潜规则之三:义气

《水浒传》top10潜规则之三:义气

作者: 1eba588e1764 | 来源:发表于2017-11-15 21:26 被阅读67次

    义气大抵是中国人独有的概念,从荆轲刺秦王到黑社会街头火拼,全都是因为讲义气。水泊梁山108好汉聚在一起,核心的价值观就是一个“义”字,无论是晁盖的聚义厅,还是宋江的忠义堂,义都是兄弟感情的主旋律。那么,义气在《水浒传》里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呢?

    结论先来——义气就是个体间的无条件结盟:只讲敌我,不讲是非;只讲利益,不讲道德。

    先举几个例子:

    故事里第一个大场景故事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原因是一个杀猪的破落户竟敢号称镇关西,并且还霸占了良家妇女;然而才过两回,鲁智深亲见一个武艺平平却敢号称小霸王的周通强抢民女,却化干戈为玉帛。因为周通是好汉,镇关西不是。

    同样,高衙内见到林冲的老婆迷上了,就想跪下求成全,可群众们都表示义愤填膺;王英看到刘高的老婆迷上了,直接想霸王硬上弓,虽然伙伴们觉得很鄙视,但也不过是一笑了之。因为王英是好汉,高衙内不是。

    故事里第一个逼上梁山的是林冲,因为他被高俅在白虎节堂陷害了;同样的桥段武松也挨了一回,差点被张都监玩死。对此群众们都同意林冲、武松大开杀戒复仇雪恨,然而,后来张顺为了逼安道全上山,也是杀人嫁祸——“杀人者,我安道全也”,然而没人觉得他不对。因为张顺是好汉,别人不是。

    高俅要害林冲,林冲的好朋友陆谦没少出力;然而出卖兄弟的事,汤隆也干过,偷徐宁的家传宝贝还冒充他去做坏事;而孙立则干得更出色,用赤裸裸的出卖害死了无冤无仇、还热情招待的栾廷玉及整个祝家庄。陆谦死于非命,汤隆、孙立却是梁山的大功臣,因为汤隆、孙立是好汉,陆谦不是。

    故事的主角宋江因为在浔阳楼上题了一首诗,结果被黄文炳指认为反诗,身陷法场差点挂了。而吴用害卢俊义之法完全同出一辙,甚至更胜一筹——反诗系吴用自拟自题。黄文炳被认为是文人无行的典型,吴用却是“智赚”,因为吴用是好汉,黄文炳不是。

    同样是夺人地盘,殷天锡打死柴皇城霸占花园就是不对的,而鲁智深的二龙山是从邓龙手上抢的,晁盖的梁山是从王伦手上抢的,后两人同样死于非命。大家都公认鲁智深、晁盖是英雄,殷天锡是恶霸,因为前者是好汉,后者不是。

    这些例子里的主人公都是小说大力吹捧的讲义气的好汉,如此我们深知《水浒传》中的义绝非世俗所谓的正义或者君子喻于义,而不过是一套市井江湖里的人际法则。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丁力许文强的上海滩,讲的都是这种只分敌我不顾一切的抱团结义。结义的内容善恶不论,只是讲故事的人往往铺陈渲染,将这种关系描述成了动人的情怀,这一点《水浒传》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再通过具体的例子看看梁山好汉是如何结义、如何讲义气的。

    讲义气的初级水平:仗义疏财,舍得花钱。

    《论语》上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然而当孟子问子思教化百姓到底是仁义为先还是利益为先,子思却回答说,“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仁义本来就是以利益驱动的嘛。的确,对于老百姓的市井江湖来说,就得以利喻义。所以讲义气的第一条件就是舍得花钱。

    鲁达想借钱资助歌女,史进出手大方,李忠小气,鲁达就看不起李忠;后来杀了人流落江湖,遇到赵员外热情招待,于是他说“不弃贫贱,结为相识,但有用洒家处,便与你去”。

    晁盖一见刘唐、三阮,就是好大见面礼,好酒好肉,从此刘、阮对晁盖死心塌地。

    施恩为了结交武松,每天好酒好肉厚礼相待,后来武松果然报恩为他醉打蒋门神,“义夺快活林”。

    宋江以戴罪之身,见到薛永江湖卖艺,当面就给了一大锭银子打赏;一见李逵,请客吃饭送钱赌博,三天给了近百两银子,从此李逵成了宋江卖命的家奴。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在《水浒传》里,有钱能使杀人不眨眼的好汉俯首称臣、肝脑涂地。若问是这些人贪得无厌,爱财如命么?其实也不是,关键在于社会环境不好,许多人苦日子穷日子过惯了,这种无条件的赠与和保障给他们带来不仅仅是物质的温暖,还有人的价值认同。三阮聚义时说一腔热血要卖给一个识货的,就是这个道理。

    只是,只是事情往往有例外,聪明人总是比大部分人看得更深更远。仗义疏财对于晁盖、鲁达不过是一种性格,对于柴进不过是一种趣味,但对于宋江,却是一场深谋远虑的投资。

    因为仗义疏财,宋江“买”到了那个时代最有价值的“网红”标签——山东及时雨。利用这个名声,他在犯事流落江湖之后,哪哪都能吃得开,还兜着走,随随便便别人就送他大几十两银子。更主要的是,他笼络了大量的奇异人士,成为了后来上梁山的政治资本,这就完全不是晁盖、柴进之流可以设想的了。

    讲义气的中级水平:侠肝义胆,担得生死。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所以讲义气如果不是出钱,那么就出力,小则为人打架流血,大则为人舍生取义。

    为了救林冲,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还千里护送;为了救史进,鲁智深身陷死牢;为了救卢俊义,石秀孤身一人劫法场,自己跟着赔进去;为了救雷横,朱仝私放罪犯,自断前程刺配他乡;为了救宋江、戴宗,晁盖带着全伙好汉千里奔袭,差点全军覆没;为了救解珍解宝,顾大嫂一家不惜拉孙立下水,冒险劫狱……

    对于仗义疏财的深情厚谊,好汉们出力报答是应该的;而对于身陷囹圄的人,侠肝义胆也是一种高尚情怀,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纵是好汉,也随时存在危险的不安和恐惧。然而,对于聪明人来说,这种生死相扶的大义,更是一种高明的投资。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事发以后,郓城县机关大概炸开了锅。最早得到消息的宋江表面稳住上级派来的警察官,私下里开始盘算如何出卖这个巨大的人情。因为帮助上级剿匪并不会有多少奖金,但如果成功摆平这个祸事,直接的回扣受益和间接名声价值简直不可想象。

    于是,宋江十万火急地对晁盖报信。对于宋江,晁盖从小的朋友吴用竟然未曾谋面,可想宋、晁往日相交之浅,然而正是这个担着生死的报信,让晁盖一伙感觉欠了宋江千万人情。后来晁盖在梁山坐稳交椅,就派人送了一百两黄金给宋江,然而宋江却偏偏不受——只收一条——他“不差钱”,要的就是及时雨、呼保义的名声。实践证明,宋江后来流落江湖,言必称报信一事,炫耀其虽未上梁山,却和梁山有着无比的交情……

    当然,书上并未如此直接地揭露宋江的真实想法,而是通过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来。当郓城县官府派人捉拿晁盖时,负责的都头朱仝、雷横都有心放走晁盖,甚至朱仝还更有心,怕雷横做得不好,他尽全力将人情抓在自己的手中。于是结果我们可以看见,待朱仝上梁山时,晁盖、将一大批人亲自到金沙滩迎接,其他人都没有这种待遇。后来梁山排座次,朱仝更是高居第12位,排在鲁智深的前列。

    讲义气的高级水平:歃血为盟,生死与共。

    梁山八百里水泊聚集了108好汉,殊途同归,共聚大义。那么这个义又是什么呢?无论道德、正义与否,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成为了仇恨化身的魔鬼,都背负着人命官司,背负着杀威棒和脸上金印,纵然是清白之身也逃不过投名状的潜规则。他们在江湖和体制之间痛苦摇摆,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立足点,所以梁山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寄托和希望。他们歃血饮酒,焚香盟誓,身体里互相流走着对方的血,在上天的见证下,一同抱团亡命天涯。义气就是这一切最重要的情感纽带。从三阮为了“人生一世,草生一秋”的快活去抢生辰纲开始,直到宋江力排众议主张招安回归体制,他们不断寻找证明自己价值的人生目标,而义气就是这一切目标的精神力量。

    对于历届的梁山领导人来说,梁山的未来在哪里,王伦是不必谈的,晁盖是肤浅的,没有思想没有规划的,宋江则是清醒的,是带着私心也奔着美好未来而去的。尽管在这个最高水平的义上,宋江的确仍有私心,的确有可能对不起那些战死在征方腊战场上的兄弟们,然而不可否认,宋江还是为梁山找到了一个看得见的未来。或许正如最初羡慕梁山的阮氏兄弟所说:

    “今日为国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强似死在梁山泊,埋没了名目……”

    义气,就是好汉的自我商标,江湖的道德准则。江湖义气可能是党同伐异,是党而不群,朋党为奸,也可能是侠肝义胆,是义薄云天,舍生取义。这一切都得看是谁在做,是在做什么,是在往哪走。《水浒传》揭示了一份独特的江湖文化,只是对于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对于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或许这些从来就不是什么秘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浒传》top10潜规则之三:义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ah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