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晓白
01
适逢周末的采购时间,我带着5岁半的女儿去了超市,心里想着,琳琅盲目的商品、五颜六色的包装一定能吸引到她,而宽敞明亮的环境,也足够她撒欢蹦跳的。
趁她安静的当儿,我赶紧把购物车填满,然后回家刷剧,简直不要太完美。
谁知道,逛了不到5分钟,她就闷闷不乐起来,皱着眉头,小小的脸蛋上,满是不耐烦。
我蹲下来,想问问她怎么了,这一蹲不要紧,我发现了自己的“想当然”:处在女儿同样的高度上,这哪里是那个热闹繁杂的超市,分明是屁股和腿的世界,全是大人的,晃来晃去,遮挡了那些吃的、玩的、看的……
难怪不开心了。
联想到我们在现实中,很多时候,也是如此这般,以己度人,以大人的角度要求孩子,所以隔膜处处、嫌隙遍地,严重的,甚至虽是至亲,却形同陌路。我们忘记了,你要打开一个人的心,首先要把你自己的心交出去。
对孩子,更是如此,用心了,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
作为妈妈,你知道怎样和孩子做朋友吗?0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教经》一书告诉我们:要想和孩子成为朋友,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 尊重孩子,在他的成长中给予欣赏和鼓励。
“尊重”是一个被喊得泛滥的口号,但真正的尊重,或者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尊重,我们可能不是很了解。
我们作为妈妈,无论阅历、见识、体力、智慧等等,在那个弱童面前,都有着无可争议的压倒性优势,所以,我们常常会对他们抱有成见,认为我们的规则、审美、秩序等等,都是完美正确的,他们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其实,这是错误的。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体,有他自己的内核在悄然生长。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在他们自行生长的时候,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并且有事多多与他商量、沟通。让他感受到尊重、信任。
当然,光是尊重是不够的,还要欣赏和鼓励。
当孩子做到了,做对了,做成了,一定要记得,用艺术的语言进行夸奖,让孩子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上,也让我们在心里暗示自己,我们对孩子是有期望的。
当孩子做错了,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生气,但智慧的父母,是善于从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他的优点,并加以鼓励。比如,他打碎了水杯,我们除了快速收拾好玻璃片,检查有没有伤到,还要记得用“没关系,我知道你想自己倒水喝,这说明你的动手能力有进步了”来褒奖。
二、 妈妈会说,孩子才爱听;妈妈会听,孩子才爱说。
这指的是亲子沟通。
英国斯宾塞说:沟通不是在任何人之间都能实现的,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最成功的沟通;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也说过: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学会尊重人。
回想一下和孩子互动的日常,我们是对话,还是训话?是讽刺嘲笑,还是温柔引导?是粗暴批评,还是用心教导?
说“快点,给我关掉电视去写作业”,不如说“我们再看5分钟,就去写作业好吗”,前者是训话,后者是对话;
说“你不能做XXX事”,不如说“你可以做XXX事”,前者是命令,后者是引导;
说“你怎么这么笨,一首诗背这么久都不会”,不如说“这首诗有一点长,我先给你讲讲它的故事吧,看看你能想到哪些画面”,前者是粗暴羞辱,后者是用心灌输。
以上是妈妈在“说”方面的技巧,除了“说”,妈妈还要学会“听”。
在亲子交流中,倾诉与倾听一脉相承、两相胶合。就算妈妈学会了高超的“说”之技巧,但如果不会“听”,就只是单方面“输出”,无法与孩子取得“共鸣”,从而影响沟通效率。
在“听”这一方面,我们有3个细节可以去做:
01、引导孩子多说:早晚接送孩子时、周末外出郊游时、走亲访友时,可以就街道上的景观、路人的行为、朋友的言论等等,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02、孩子说了之后,要听得懂他的弦外之音:当孩子说,他不喜欢XX行为/言论/做法时,我们要懂得适时追问,因为这代表了他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
03、允许孩子争辩:当孩子有“顶嘴”行为时,不要慌,不要恼,这说明他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是一件好事,我们要宽厚地给予发挥的余地。
其实,和孩子做朋友很简单,就是在欣赏、尊重、鼓励之外,好好和他说话,好好听他说话。
作为妈妈,你知道怎样和孩子做朋友吗?03
关于如何跟孩子成为朋友,本文说了“道”,也说了“术”,但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字:平等。
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不把孩子当依附者、被管理者、被支配者,我们才能真正心平气和地,交出自己的心,和他互动,然后成为朋友。
冰心说:小孩子的自尊心可不小。所以,你不能以为你是大人,他是孩子,要平等。
而我想说,一根管道,只有两端的高度相平时,水才有可能在管道中来回流动,如果一端高,一端低,水就只能流向一个方向了。
妈妈和孩子的交流,也是如此道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鸿沟,是一颗心难以触及另一颗星的天堑。
我们如何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和他们成为贴心的朋友,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完善我们自身的过程。
网友评论
其实,做妈妈,就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