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为什么既熟悉又陌生?

《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为什么既熟悉又陌生?

作者: 鲸荐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18:46 被阅读105次

大学毕业后不愿意过一眼就能看到几十年后生活的陈可(戚薇饰),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而然地来到了北京。

没见过的高楼大厦,广场上穿梭的人群,陈可刚到北京时懵懂又期待的神情,是每个来北京追梦的年轻人的样子。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而现实的北京也给陈可上了一门又一门的人生大课。

小镇姑娘的成长记,拼尽全力才能站稳脚跟

主人公陈可是成都的本科生,成长在单亲家庭,一心去北京闯荡。到北京没几天,生活窘迫,求职受挫,连人情冷暖也亲口尝遍。男朋友提出分手,老同学心存不轨,孤独的异乡人,在北京的冷风里,连买一根玉米的两块钱都掏不出来,只能拿着半根,边哭边啃。

陈可的面试四处碰壁,预期月薪从6000降到5000。第三次,当面试官又问起,4000差点脱口而出。最终她犹豫了几秒,改口说:“按你们的标准吧。”按公司的标准,她未能录取。

还有一回,陈可花了36元,精心准备了一份彩打简历。临走的时候,她偷偷问面试官:“方不方便透露一下,有没有希望留下来。”面试官回了一句:“简历做得不错。”“啊,谢谢。”她羞怯地笑了。“拿回去吧,留着下次用。”面试官说。

但陈可执拗,不肯认输。哪怕冷酷的现实一次次击碎她美好的想象,她也不曾因为意外的打击而低头。当面试官因为她说因为梦想来北京而噗嗤一笑,当一份前台的工作都需要仰人鼻息,当她出入商务饭局只能一言不发地充当陪客,她依旧对自己说:“全城女孩都想穿的水晶鞋,我自己买一双,也许到达得更快。”

逐渐习惯了北京的生活工作节奏,完成了自己在职场上从小白兔到能力者的初级进阶。

业务水平越来越高,社会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陈可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可以在北京独立生活,还能追求更大的目标和梦想。

凡事都要靠自己

像极了毕业季分手的情侣,以前不管多深刻,不同人生规划便足以打败以前的所有美好。大学谈恋爱的男友,因为没办法和陈可一起在北京打拼而提出分手。而大学恋人的放手,让刚到城市只见冷漠还未见光鲜的陈可没了退缩回家的理由。

陈可一开始在北京寄住的男同学,在她找工作期间精虫上脑,猥琐地想要霸王硬上弓。男同学的“原形毕露”教会了陈可在这个看似闪光的城市里,没有什么是免费,而你需要交换的,也不一定是钱。

只见过两三次面的吴总,掏钱包给陈可买了裙子,也给她介绍了第一份工作。吴总的阔绰让陈可产生心动的错觉,而他毫不掩饰的亮出底牌——有妇之夫,陈可便明白了真心交付也需要选择。

陈可第二份工作的大领导高总,利用出差机会打暧昧的擦边球。懂得领导暗示的同事出一趟差回来就能升职加薪,陈可则坚持着妈妈在她来北京前给她的嘱咐:一切要靠自己。

而陈可在北京的第一位男朋友张超,是个精打细算的经济适用男。日子虽然平淡倒也甜蜜;只是陈可偶然知道张超还是希望工作几年攒点钱回老家小城过日子。可是陈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才从小城到北京的啊,她怎么甘心跟着一个男人回到另一个小城去。她对“爬上去”的向往是她与张超之间最大的鸿沟。

遇到了最好的自己

张超说有欲望的女人让人不喜欢,他只看得到陈可的欲望,却没看得到她的能力也不懂得欣赏她。

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男性,他们用打压女性来掩饰自己能力不足甘于平凡的事实。

“女性就该相夫教子“

“有梦想又怎么样?还不是要回归家庭?”

“女孩子读那么读书也没用。”

其实不过就是内心自卑的小丑在自我安慰罢了。承认当代女性越来越优秀,思想越来越独立真的有这么难吗?

我们有欲望爱包包,但是我们靠自己努力追求,有什么不对吗?

“男人不喜欢有欲望的女人。”

“呵呵,女人不喜欢没能力的男人。”

从公司前台到销售,再到管理层,这些围绕在陈可身边的男性角色,也伴随见证了她的成长。

你可以说陈可在靠自己的过程中,利用了所谓的性别优势。

但她又时时刻刻维护着自己的底线,陈可有欲望,有野心。

也是陈可这个姑娘选择来北京拼命努力的最大理由:“如果想要过得舒服,何必来北京。”

没有目标的是北漂,有目标的是北奔。很多和陈可一样,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的女孩们,在北京这座城市里,勇敢且肆意地向前奔跑着。

一路上有苦有甜,有笑有泪。但谁又能否定,我们没有在这一过程中,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为什么既熟悉又陌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db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