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事件”真的只是恶错了吗?
“哥,叔叔他对我毛手毛脚。”
我妹妹,其实也算不上妹妹,只是在火车上认识,留了电话号码。
这是认识她3年后,她发来的信息。3年间,我们也不常联系,只是偶尔发一发节日的祝福。
我打电话过去,了解到,她在一个叔叔家寄宿,读高一。
她跟我说,叔叔经常让她坐腿上,然后会摸她腿。
“草他娘的,你在哪里。”当时我大二,满心只有打那个男人的冲动。
“哥,没事,我跟我妈说了,她要接我回去。”
“总不能这样不了了之啊!”
“可是,也没有证据。”
我给她买了一堆防狼用品寄到学校。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很长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是个窝囊废。
当我每成长到一个时段,就会去反思这个问题:“当法律不足以制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过以暴制暴,也想过像名侦探柯南那样钓鱼取证。
直到年龄增长,我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恶,太多了。抨击他责问他,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并让其他心存恶意的人有所忌惮,这是罪有应得。
但却挽回不了受害者已受的伤害。
三色幼儿园事件曝光后,我看到一则朋友圈,仿佛在看熔炉的剧本。接着,各大媒体社会各层次都爆炸了。
是虐待?还是性侵?我也不知道。
但有一点我清楚,这一次,正义又他妈迟到了!这一次,又有好多人打着正义的幌子招摇撞骗!
所以,真的只是恶错了么?
我们自己也需要做一些反思。
1.法律常识普及度不够。
一切罪恶的源头都是一点小小的欲念。
更何况,又有多少人认为“摸一下”不算犯罪?
刑法猥亵罪一条明确指出,猥亵他人,是指对他人的抠摸、舌舔、吸吮、亲吻、搂抱、手淫等行为。
猥亵罪的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什么你说没有证据?那简单,只用采集皮屑和指纹就行了。
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有多少相关部门愿意为办理“摸一下”这样的案件大费周折?
避免罪恶的发生,必须重视对法律的普及和对轻微犯罪的惩戒。
2.弄清楚哪些是恶意煽动。
一个社会性事件出现后,参与的人们会被分成三类。
①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这类人,又分三种。
一是完全不知情;二是不愿管,事不关己,无所谓;三是不敢管不知道事件是不是真的,但是又不愿考究,选择围观。
②发现并传播问题的人
这类人,也分三种。
一是未弄清真相一时脑热,可能看了个大概,甚至只看了标题或者是跟风就选择了转发。
二是弄清真相想传递给更多人,经过一番探究,发现这是个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他人。
三是创造“真相”诱导其他人,往往是别有企图的人,绊着道德的幌子,传播谣言,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③解决问题的人
这类人分三个层次。
一是阻止造谣找出真相,二是剖析事件找出问题根本原因,三是找到解决办法鼓励社会实践。
这个世界需要每一种人的存在。
但希望更多的人选择去弄清真相,去解决问题。
太多的人没有思考凭着一股激情就发表言论。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转发的东西也代表着我们的观点。我们应当对他负责。
就拿三色幼儿园事件为例,当我们满腔热血为了给孩子声讨时,有没有留意别有用心之人在事件中加入的诽谤。
3.知识缺乏
有多少家长早早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却不知道,3岁时,才是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期。
还有多少家长不能打破传统思想的壁垒谈性色变。
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也决定着我们子女的命运。
在三色幼儿园事件爆出之后,《美国防性侵教育短篇》被顶上了热搜,让人欣慰又焦虑。欣慰的是大家在声讨过去的同时思考着进步和未来;焦虑的是仅仅一个防性侵短片还挂着美国的名头。
我们需要育儿基础的学习,我们需要法律常识的学习。然而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相关的普修课程。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育儿经,有多少经得起考证?司法三大本,我们又从何学起?
有太多的事发生之后就不可挽回,我们不能等到问题发生才想着解决问题。
最近常有人感叹:这个社会怎么了?
其实,这个社会已经成长很多,社会的黑暗面从来没有消失,只是更多的暴露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警醒,让我们不再逃避性教育,让我们认识到在儿童保护上还要加把力,让我们联手去对抗源自心中的恶。
如果说这个社会真的有问题。我想问题出在大部分人在传递问题,极少的人在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