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幼儿园老师以我家宝宝为例子,写了一篇职业论文,让我以家长的身份补充内容,作为特例出现,我从心底里还是有些难过的,今天上午给写了这些,拿来放在这里,虽然孩子出现这种状况的概率不高,如果碰巧有宝妈也遇到,可以参考。
当你的孩子,与人不一样文/小彭师傅
我的孩子在小孩堆里比较特殊,按照爷爷的话来讲,就是喜欢单溜——一个小孩,除了先天性的问题,之后所有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而我作为她的妈妈,理所当然的就成了问题的造就者,当时,我觉得这样的说辞太过强硬和绝对,并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
因为我并不内向,在朋友堆里算是话比较多的那种,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现状之后,老师曾建议我说要不要给孩子去做个检测,是不是有自闭症——因为上学好几个月不与小朋友交流,确是让人费解。
我查询过资料,确信孩子不是自闭症,她渴望与人交流,与人眼神接触没有闪躲和抵触,在校外与常人家小孩无异,但不管怎么说,事实在那里,有果必有因,直到后来,我接触到一个新的名词概念,叫做,选择性缄默症。
由此,我反思了一下孩子的整个生活轨迹。
婴儿期
孩子出生在湖北,出生后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从湖北到徐州,之后又从徐州辗转南京,南京转湖北,最后再来到徐州。这满足了造就原因之一:经常搬家使她周边的环境改变频繁,造成归属感和安全感欠缺。
我回想起在那个时间段里,孩子非常的黏人,不管是醒着还是睡着,都离不开我,常常需要抱着入睡,哪怕是睡着了,放在床上一会会,就会大声的哭着醒来。当时只是觉得孩子太敏感了,或者说睡觉的习惯没有培养好,现在想来,这,也算是一种安全感缺失的表现。
女孩的情绪敏感度似乎比男孩高出许多,而碰巧我女儿在情绪感受能力很强,那个时间段里,周边环境的变化,各地方言话语的交替,打破了她自身的学习系统,她无法顺畅交流,刚熟悉的语言再不断瓦解,无法表达意愿,不能理解周边的变换,一个成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感,更何况一个幼儿呢?
当时比较显著的表现是:
1、不喜欢睡觉,抵触所有哄她睡觉的方式,当听到让她睡觉的音乐时,会大哭。
2、不得已睡觉必须是妈妈抱着,或者她感觉妈妈抱着。
3、当她感觉有危险靠近,比如说,很调皮的小孩,她会隔很远就开始哭。
缺乏经验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缺乏安全感,只是觉得每个孩子不一样,她可能就是天性不太爱睡觉,天性比较胆小和敏感。
幼儿期
后来我们定居徐州,孩子过来时大概一岁多一点,刚会走路,随着地理位置的再一次改变和孩子年龄的增长,隐性的障碍逐渐成了显性问题。
她听不懂这边的语言。
弱小,安全感缺失再加上语言沟通不畅,给她的交友带来了很多问题,那时候我全职照顾她,带她下楼给下朋友玩,孩子少的时候,如果是女孩,她能靠过去玩,但孩子如果有两三个,因为沟通不畅,有些孩子觉得没意思便会找其他孩子玩,她说话慢慢变少,孩子多时她会怕被人不理或者拒绝,便选择远远的单溜,远远的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我们小区里调皮的男孩多一些,她看见孩子们抢东西,打闹,会害怕,不靠近,有孩子过来拿她喜欢的玩具,她躲在我旁边,害怕对方靠近,有时候会主动把玩具给人家,然后可怜兮兮的在旁边看着。
我告诉她,没关系,你们都是小朋友,妈妈在身边可以保护你,你不愿意给你可以拒绝。但效果很弱,她还会用很小的声音跟你说,愿意给。
这有几种因素,一是害怕,害怕争执抢夺,觉得自己弱小;二是渴望友情,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小朋友能主动来找她玩;但往往后果是,小朋友拿了她的玩具,就去玩玩具,并没有让她参与进来,因为局促,她也不能很好的加入进去。
在语言功能还不是很完善的年纪,反复的给她讲,给她沟通,她也并不能完全理解,沉没在自己卑微的世界里。似乎和自己玩,才是最安全的,那种渴望的交流和友情,我远远看着就好。
这个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我觉得每次带她去玩,她都是自己玩,或者可怜兮兮的被人家拿了玩具在旁边隔着老远看,或者她自己单独保持距离玩,没有意思,于是,后期也不太带她出去玩了,这也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幼儿园前后
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沟通能力加强,逻辑性也逐渐完善,在小区内有了一两个固定的朋友,带孩子去游乐园或者是其他公共场合,她都是非常放松很自由的状态,调皮,可爱,玩得很开心。
以至于,孩子送进幼儿园四个月,在第五个月老师告诉我孩子开始不愿意自己吃饭,并且四个月没有跟小朋友说过话时,我还抱着怀疑的态度——一个小孩,怎么可能这么长时间不与小朋友说话呢?在家和在外面,孩子都很好啊?
幼儿园里的事情就不多说了,我讲讲这个阶段我的感受。
首先是离开了妈妈。
因为我家孩子不管是搬家还是换地方,只有我是一直陪在身边的,可以说,在幼儿时期里,她的安全感大部分来自于我,她内心里的安全感缺失仍旧存在,到了幼儿园,我不在她身边,便本能的开启了自我防御意识,缄默,与外界隔绝开来。
幼儿园成了她离开我的唯一环境,所以每当一靠近幼儿园,孩子就开始说不出话来,我曾经在学校内让她说话,在只有我和她在的情况下,她保持沉默,眼睛里全都是恐惧和害怕,出了幼儿园,马上成为恢复常态,聊天,调皮,可爱无比。
我在幼儿园陪了很长时间,效果不太显著,有一次我生气的一定要求她说话,她张嘴动了动,发不出声音,有那么一点音,还是颤抖着的,我又开始为自己的情绪抱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个小小的身体,饱含着多少恐惧,而带着这些害怕和恐惧,她独自在幼儿园呆了一年多,没有过太大的抵抗,就这一点,她比我要勇敢得多。
后来我去了一家幼儿培训机构做老师,带这自己的孩子去听课,起初她也是不说话,安静,但妈妈是里面的老师,没几节课功夫,她上课开始笑了,开始跟小朋友偶尔聊天,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我常常觉得,她之所以在外面的公共场合收放自如,也可能是因为父母在身边,也可能是因为,她觉得周边的小孩都是陌生的小孩,以后也很难再见,不会与她有什么接触,整体而言,安全感缺失占有很绝对的位置。而我在这个磨合过程中,耐心,同理心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开始相信,一个幼儿,所有后天的问题,都绝大部分与家长有关,你不觉得,可能只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根源。
最近老师说这一个月孩子有很大的进步,其实我自己也能感受到,但是,我相信,这并不是这一个月里做了什么,而是一种长期的播种呵护积累而产生的收获,方式都可以自己摸索,主要是找到内里的原因。既然我觉得,孩子初期的安全感没有建立好,那就主要攻安全感一块,试着理解他,陪伴她,给她选择适合的朋友,等适应了,再适当发展新的朋友。鼓励她,承认她,一个内心稍敏感的小孩,你还要做到安慰的不露痕迹。
这不表示你得一直这样,随着她的安全感城墙简历起来,小风小浪的打击就远远没有了当初的威力,她的不安阀值有了提升,随着她的成长,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对世界有不断更新的认识,幼年的灌溉会给她很好的力量。
因为选择性缄默是一种来自心理的防御机制,是一种向身边人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发现了,我们爱她,我们开始用自己的行动拉她,对我而言,也是在为我以前的不合格买单。当她突围,我相信她会更勇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