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语阁日更大挑战更文800字点赞
古文观止 || 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三)

古文观止 || 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三)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4-05-24 09:04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讲到,晋献公一死,晋国开始大乱,里克连弑二君,至此,晋国的君位出现了空档期。

为了时局稳定,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国内,此时支持重耳即位的呼声最大,他年长且贤,深得人心,是众望所归。

于是,里克便派屠岸夷前往翟国迎接新君回国。

与此同时,西方的秦国也没闲着,秦穆公看好重耳,认为他是一支即将高昂的原始股,而晋国的乱局终将克复,重耳即位势在必得。所以他看准时机,想借此拉拢重耳,并助其上位,为的是将来有利可图。

于是,秦穆公派使者前往重耳处吊唁,并许诺辅佐他回国即位。秦国表面虽是承诺,实则却是试探。

面对国内和国外两大势力递过来的橄榄枝,这个诱惑实在不小,换做旁人早就迫不及待地去接了。

然而,重耳绝非急功近利之辈,他和他的智囊团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认为此时回国继位绝非良机。

如今的晋国是龙潭虎穴,里克的势力一手遮天,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且重耳离开晋国多年,对国内的形势不是十分清楚,掌控力不够,即位的根基便不牢靠。

而秦国之所以伸出援手,其动机和目的还尚不明确,秦穆公的真实意图也暂时摸不清楚,怕授人话柄,于己不利。

综合以上两大因素,重耳和他的团队一致认为,现在归国即位,时机尚未成熟,是弊大于利。

于是,重耳谢绝了里克和秦穆公的好意。盖晋国正混乱之际,孝字当头,不乘父死之利。

而本文记述的就是重耳婉言谢绝秦穆公的情景。秦穆公的狡诈、狐偃的老谋深算以及重耳的节制在对话中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晋国献公的丧期,秦国穆公派人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君主权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君主权也常常在这个时候。

晋献公死了,这属于国丧,晋国与秦国又是邦交,所以秦国派人前来吊唁。但话又说回来,你去吊唁,得去晋国吊唁,现在却跑到翟国,一个被驱逐出境的儿子这里来吊唁,这是怎么回事?

所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吊唁不过是表面文章,试探才是关键所在。

秦穆公什么意思呢?秦穆公是想告诉重耳,此时正是争夺权利最激烈的时候,能不能继承王位在此一举。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

这段也是秦穆公对重耳的劝慰之词,虽说你现在是服丧期,心情肯定是悲痛万分,但这事儿,不能占用你太多的精力,也不能花太多的时间。

你此时该做的事是迅速返回晋国去争取继承王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小子,你可留点心眼吧!

秦穆公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有自己的考量,他要辅佐重耳即位,日后自然是对秦国大有裨益。

那么,面对秦国抛来到橄榄枝,重耳是怎么回应的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十一)

    此记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九篇。 第五十四篇是《公子重耳对秦客》,出自《礼记·檀弓下》。还是骊姬之乱后公...

  • 晋国:重耳对秦客

    晋献公的去世后,秦穆公派子显慰问重耳:“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恭敬严肃,...

  • 巴金:我文学的启蒙老师——《古文观止》第54篇《公子重耳对秦客》

    - 01 - 《古文观止》是清人所编的文学读本。之所以起名为观止,是因为该书所选的均是从东周到明代让人叹为观止的佳...

  • 先轸,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战神

    先轸是在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后,随公子公重耳逃亡他国的五个随从之一,十九年后重耳在宋、楚、秦三国的帮助下回晋国继位...

  • 《国语》之一百十四

    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他日,秦伯将享公子,公子使子犯从。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乃使子馀从。秦伯享公...

  • 《国语》之一百十三

    重耳婚媾怀嬴 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公子使奉匜(yi)沃盥,既而挥之。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

  • 大学时义二十五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有言:此善行也。 《礼记•檀弓》载:“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

  • 可以进二十四孝经的申生

    《古文观止》第三篇《晋献公杀世子申生》,出自《礼记》。出自于《礼记》,怪不得,这么奇怪。其实原文应该叫世子申生自杀...

  • 困境让人成功吗?

    晋国自公子重耳建立伯业后,后面两任君主虽然没有特别的突出才能,但是作为守成的君主,还算合格,所以到公子重耳之后第三...

  • 《国语》之一百十六

    秦伯纳重耳于晋 十月,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及河,子犯授公子载璧,曰:“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臣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pz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