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ea5dfe57dac053f1.jpg)
昨天我们讲到,晋献公一死,晋国开始大乱,里克连弑二君,至此,晋国的君位出现了空档期。
为了时局稳定,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国内,此时支持重耳即位的呼声最大,他年长且贤,深得人心,是众望所归。
于是,里克便派屠岸夷前往翟国迎接新君回国。
与此同时,西方的秦国也没闲着,秦穆公看好重耳,认为他是一支即将高昂的原始股,而晋国的乱局终将克复,重耳即位势在必得。所以他看准时机,想借此拉拢重耳,并助其上位,为的是将来有利可图。
于是,秦穆公派使者前往重耳处吊唁,并许诺辅佐他回国即位。秦国表面虽是承诺,实则却是试探。
面对国内和国外两大势力递过来的橄榄枝,这个诱惑实在不小,换做旁人早就迫不及待地去接了。
然而,重耳绝非急功近利之辈,他和他的智囊团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认为此时回国继位绝非良机。
如今的晋国是龙潭虎穴,里克的势力一手遮天,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且重耳离开晋国多年,对国内的形势不是十分清楚,掌控力不够,即位的根基便不牢靠。
而秦国之所以伸出援手,其动机和目的还尚不明确,秦穆公的真实意图也暂时摸不清楚,怕授人话柄,于己不利。
综合以上两大因素,重耳和他的团队一致认为,现在归国即位,时机尚未成熟,是弊大于利。
于是,重耳谢绝了里克和秦穆公的好意。盖晋国正混乱之际,孝字当头,不乘父死之利。
而本文记述的就是重耳婉言谢绝秦穆公的情景。秦穆公的狡诈、狐偃的老谋深算以及重耳的节制在对话中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f0454c9c37934582.jpg)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晋国献公的丧期,秦国穆公派人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君主权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君主权也常常在这个时候。
晋献公死了,这属于国丧,晋国与秦国又是邦交,所以秦国派人前来吊唁。但话又说回来,你去吊唁,得去晋国吊唁,现在却跑到翟国,一个被驱逐出境的儿子这里来吊唁,这是怎么回事?
所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吊唁不过是表面文章,试探才是关键所在。
秦穆公什么意思呢?秦穆公是想告诉重耳,此时正是争夺权利最激烈的时候,能不能继承王位在此一举。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
这段也是秦穆公对重耳的劝慰之词,虽说你现在是服丧期,心情肯定是悲痛万分,但这事儿,不能占用你太多的精力,也不能花太多的时间。
你此时该做的事是迅速返回晋国去争取继承王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小子,你可留点心眼吧!
秦穆公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有自己的考量,他要辅佐重耳即位,日后自然是对秦国大有裨益。
那么,面对秦国抛来到橄榄枝,重耳是怎么回应的呢?
我们明天继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c1117cea880c881b.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