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学期,兔子一回家,高兴地扬起试卷:“爸,我这次数学考了100分。”兔子爸瞬间接茬:“我就说这孩子基因好,随我一样聪明,我小时候数学总考满分。”这样得意的对话,听过好几次。
一年级下学期,一次放学回家,兔子悄悄地把我拉到房间:“妈妈,我这次数学考试只考了89分,这是我和你之间的秘密。我要是考98分,或是99分,或是100分,你才对爸爸说啊。”顿时,对孩子心生怜意。
肯定孩子有一条重要原则: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这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输不起;甚至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不择手段。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10多年里,她和她的团队一直在研究:表扬和鼓励对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多名5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成功令学术界震惊。
我们常常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测试结果却证明:表扬孩子和鼓励孩子的效果截然不同。
首先,研究人员对参加实验的孩子们做了智力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完成任务。测试结束后,孩子们会获得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关于智商的夸奖,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一组孩子得到的是关于努力的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现出色”。
第二轮测试,研究人员准备了两道题目供孩子们自由选择,一道题较难,但挑战过程中可以学到新知识,而另一道题与第一轮测试题目难易相同,没有增加挑战难度,也不会有新的收获。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第一轮被鼓励的孩子中,有90%的人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更害怕接受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在告诉孩子,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风险。”实验中“聪明”的孩子,为了保持聪明的优势,而逃避出丑的风险。
后续的测试中,两组孩子差异越来越大。第三题测试,孩子们必须接受同一道题目的考验,没有其他选择。而且,这次测试题目很难,超越了孩子们现有的知识和智力水平。可想而知,所有的孩子都失败了。但两组孩子对失败的反应却差异很大,那些被鼓励的孩子,认为失败是自己不够努力造成的。
第四轮测试,这一次题目又恢复为第一轮测试中的简单题目。结果: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分数比第一轮测试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分数却比第一轮测试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样的实验结果,却让她出乎意料。她解释道:“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反之,表扬孩子,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于天赋本身。这样,当孩子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的跟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认为:我很聪明,我不需要努力用功。他们甚至以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证明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聪明后遭受失败的挫折感。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失败时,遭受的打击程度更大。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而表扬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当我们肯定孩子时,一定要把握的重要原则是:过程比结果重要,态度比成绩重要。
昨天,期末模拟考试,兔子语文考了96分,但前几次都在90分左右徘徊,我微笑着对兔子说:“你看,最近你学语文很努力,效果不错吧!你最近放学后经常听写生字、生词,这次考试错别字就少多啦!再努把力,争取期末考试时,试卷上的错别字变得更少,好不好?”话音刚落,兔子高兴地和我击掌,表示赞同。
“聪明”这种夸奖,是在告诉孩子他本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孩子会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有着天生的优越感,甚至不用积极努力,就能坐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鼓励”孩子,事实上是父母更在意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努力程度和坚持程度。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您平时是表扬孩子多一些还是鼓励孩子多一些?
众所周知,知易行难。由表面知道到真正做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免不了会有反复,我也会有忍不住得意忘形表扬孩子的时候。
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成长!我们进步一小步,孩子将会进步一大步。感恩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让我们迸发出终生学习的勇气和力量!
齐凡齐写作第五期学员
齐悦梦想社群
(喜欢请点击左下小爱心,谢谢!)
网友评论
💖多鼓励,少表扬!💞
求引用的那本心理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