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接着再来“从心所欲不逾矩”冯友兰曾将人生境界归纳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孙福万老师则认为:“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者,即天地境界也。达此境界者,已接近于身与心之合一,人与天地之合一,人与人之合一,堪称圣人矣!”(《论语易解》)
《系辞上》有“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这正是圣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最后说说“改命”,“命”固然有偶然性、客观性,但人们只要主动地予以应对,坚持道德原则基础上是可以“改命”的。《了凡四训》里了凡先生是通过做善事,从而改变了命运,其中也提《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周易》大有卦讲“顺天休命”,革卦讲“汤武革命”并在九四爻辞特别强调“有孚改命”,即改命和革命的条件是要“有孚”,孚者信也,即要有诚信或得到人民的信任才行。
革命不成功怎么办?《论语·颜渊》讲“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易经》困卦《大象》讲“君子以致命遂志”,尽管失败了牺牲生命,也算是完成自己的志向了。
《易经·系辞上》“卑高以陈”,命就是位,位是不变的,但是可以通过“志”的改变,从而来改变位,改变了位就是改命。从这个角度看,儒家决非宿命论者,而是既坚持理想又不畏惧失败“知天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