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化斗彩瓷!

作者: 荒唐忆梦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11:30 被阅读4次

    成化斗彩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的极品,与成化皇帝的特点、性格、环境和喜好精巧细腻之物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成化皇帝与当时的制瓷有着密切的关联。成化斗彩的成就,是成化御窑的艺人们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奋的汗水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化斗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更深层次研究的内容,以进一步提升对成化斗彩的认识。

    成化斗彩瓷器的鉴定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一定要多看实物,去博物馆,看瓷片,或者买比较可靠的图录都是不错。成化斗彩瓷器的造型总体比较娟秀,棱角不是很分明。

    2:纹饰的内容和画法:纹饰的内容以花卉花鸟最为多见,婴戏图片目前只有一种,就是小孩放风筝,如果出现单独的小孩就需要注意了。人物纹饰也是只有高士图,例如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俞伯牙携琴访友。需要注意的是所绘人物都是穿一件单衣,没有衬衣。如果遇到其他人物图或者穿好几层衣服的就需特别小心,谨防上当。此外纹饰上只发现龙纹没有发现凤纹。成化斗彩瓷器在画技上都是采用的平涂而没有渲染。填彩时率意潇洒,经常溢出图案轮廓线。由于采用的是平涂画法所以花卉没有阴面,叶子没有反侧。

    3:胎釉彩特征:成化斗彩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干净如玉,在强光照射时胎的颜色略微带点肉红或牙白色。而清代仿制的在强光下呈现出青白色。在釉上彩方面则是没有黑彩的,并且仿品的红彩黄彩绿彩紫彩大多不够鲜亮,而且在施彩的时候往往非厚即薄。

    4:成化斗彩款识:成化款每个字都有特点且都是六字楷书青花款。双圈款中往往外圈色深,内圈色浅,说明当时是先画外圈,后画内圈。国内一线拍行秋拍藏品征集需注意的是特别规矩的框线要{一叁壹}〇一;柒一,叁〇〇肆;注意,框线并不是拿尺子量出来的。方块边栏四个角重笔的地方往往色深,或者出现断笔现象。并且不管双圈还是双方块都是紧紧包围文字。?文字和边栏的距离不会很大。

    5:修坯工艺:在修坯的工艺方面成化斗彩瓷器很是讲究,工艺精湛,底足往往处理的干净利落,很少有粘砂现象。

    下边说下成化斗彩中比较稀少的一位成员!谈及成化斗彩瓷,一般映入脑海的就是鸡缸杯,天字罐。其实鸡缸杯也好,天字罐也罢,它们存世量还不算太少,鸡缸杯在故宫就有20多件,台北故宫也有收藏。成化斗彩中最为珍罕的是三秋杯,全世界也是寥寥无几,比鸡缸杯还要珍贵,堪称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该明成化斗彩三秋杯,高4.5cm,口径7.8cm,足径2.5cm,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蝉翼,成化斗彩的轻薄是出了名的。杯上绘有山石、兰花、菊花、芍药花、四只蝴蝶在花冠蹁跹起舞,栩栩如生。最为特别的是,菊花的花瓣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虽艳丽但表面浓而无光,色如赤铁,这恰恰是成化斗彩独一无二的特征,后世数朝仿成化斗彩只紫彩一处无法仿效,行内把这种紫彩叫“姹紫”,实际也就是“差紫”。

    孙瀛洲对姹紫的描述是“烧造时差异的色疵”,说白了就是工艺不到,估计当时的工匠对紫色的配料与烧造没完全掌握才烧成这样,后来的工艺水平提高了,反而摸不清当年的“差紫”,是怎么“差”出来的!后世无法仿出成化斗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胎土。当年斗彩是用景德镇的麻仓土烧制而成,胎体形成一种特有的牙黄色,这种原料到成化以后的弘治初年就已用绝了,人们只能望瓷兴叹了!

    三秋杯的底款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柔中含刚,遒劲有力,给人一种宁拙勿巧、以拙取胜之感,显得十分随性、稚拙,乍看起来,犹如孩童所写,故又被称作“婴儿体”。有人认为它是成化帝亲笔书写,根据就是这个款识风格在所有成化器上都如出一辙。孙瀛洲先生曾编成六句歌诀来辨识此款:“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可见书写者之洒脱不羁、信手拈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明成化斗彩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po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