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历史的天空人物
93.萧道成政权的不稳定因素

93.萧道成政权的不稳定因素

作者: 惘然生烟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12:28 被阅读75次

    南北朝是各流派文化碰撞的大时代,在这思想爆炸的时代里,统治阶级必须要加强对意识形态的引导。在兵荒马乱之际,这事殊为不易,为此,南北朝的皇帝亲自讲武、讲学的事情多有发生,亲自撸起袖子,传播圣音。

    但总体来说,在南朝以及北朝大部分时期内,政府都还没有十分完善的自上而下的完善教育机构,私学星星点点。

    从推行官学角度看,历史记载从一到终,对南朝设立总的教育机构—国子监、太学也并没有明文,《建康实录》里描写,总南朝六世,在形式上是有太学的建立,但断断续续,并不繁盛。

    前面说过,刘彧是爱好学术的人,当初在南方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学术地,一是寻阳,是当时南派佛教的根据地,道人和尚多会于此;一是建康,刘彧为了集聚人才,在他父亲基础上,改造了国学教育系统,在鸡笼山上成立总明观,设立国子祭酒、博士、助教等等职位教学,立玄学、儒学、文学、史学四科(还有说法是加阴阳学,共五科)。

    萧道成就是受的总明观的教育。在总明观里,储存有萧道成美好的青春回忆。于是,在他当皇帝之后,一直惦记着这个母校。

    虽然萧道成本人对有些文人的柔弱不屑,但对世族的素质教育又尤其的重视,他在当皇帝后,首要几件事情之一便是,把总明观的老师留住,鼓励发展对下一代的教育,让他们成为帝国的良臣辅佐。不仅如此,萧道成还把总明观从专业的“研究生院”彻底改造成综合性的“一流大学”,并破格设立了国家图书馆。他还规定,王公以下每年拔擢一百五十人作为学生,在两千里路范围内的十五到二十岁的官宦年轻人必须赴此读书。以上政策,对振兴南朝的学术,十分有好处。

    但可惜的是,萧道成年限到了,这个教育工作,他只有作为遗嘱,嘱咐接班人替他完成,而他的继承者不负所托,最终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太学,而总明观作为临时“西南联大”的历史使命也宣告完成,成为了历史,此是后话。

    说了萧道成这么多的优点,在此,本人本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从大历史角度,对萧道成辩证看待。

    萧道成有大胆改革的气魄,但终究是个封建帝王,在上面说到了他在经济上的革新,不过还是有历史局限性。

    一是,萧道成在监督“皇子”骄奢淫逸的基础上,在朝中安排江谧这样的恩幸执掌大权,监督军队和官员,在外朝又拔高寒素为主体的官员—典签的职级和地位。典签是直属于皇帝的监政官,萧道成的孙子萧子良曾劝诫说,典签是刘宋为了责成郡县而设置的公职人员,而本身又属于腐败透顶的一个群体,不得不防,这体现了一部分典签的属性。

    整个南齐,典签地位是不断提升的,并最终到了“辅以上佐,简自帝心,劳旧左右,用为主帅,州国府第,先令后行,饮食游居,动应闻启”这种地步。皇帝将这些人放到皇子王孙甚至重要大臣身边,其逐渐又发展成为所谓的“签帅”,被伺候的主体反而变更,地方府上大小事情,都需和典签打商量后,再由典签向皇帝进行汇报,这就是说,地方行政最终的话语权却操控在典签的口里。

    典签有利弊,他不过是一个制衡权力的尤物,犹如明末的太监监军,一般时候,若天子英明,便执行还好,但任何事物都有兴衰,天子不可能花红百日,其典签作祟便随之而来,此处不再多说。

    二是南齐的税收开源、征兵徭役制度放得很开。萧道成对儿子萧嶷提出:封国亲王、官员“俸禄之制,虽有定科,随土所出,无有定准,而其余资给,复由风俗。”意思就是说,在他当朝期间,除了亲王采邑外,地方官员的俸禄也是由朝廷养一部分,其余的,可由官员看地方的富裕情况,自行创收。这个简直就是鼓励地方官员自由行政,也造成了胡乱分税的自由散漫,只要地方官员没有拿捏到位,免不了会引发民怨。本人不很记事,但隐约记得萧齐民众起义造反还声势浩大的,有那么几次,这多多少少和对小老百姓的税收开源太大有关,这些事情后面还会陆续讲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3.萧道成政权的不稳定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rc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