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辩证(4)

作者: 今唱清凉歌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06:06 被阅读6次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段话历来争议比较多,通常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是杨伯峻先生的看法:“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朱子的看法基本也是这样。

第二种是王念孙的说法:“辨别君子,就观其言谈举止;侍奉爹娘,观其是否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看其是否能尽职尽责;同朋友交往,见其说话是否诚实守信。虽说只是辨别,可在辨别的过程中会渐渐提高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了。”

两种看法中区别在于对“贤贤易色”和“未学”的理解不一样,我倾向于第三种:

《中庸》云:自诚明,性也;自明诚,教也。又云: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从以上可知,子夏所说的就是那种天性,是生而知之的人,是安而行之的表现,是真正乐道者!这样一来,这段话就好理解了:“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竭尽全力,服务君主至死不渝,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这样的人(是生而知之者),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论语辩证(4)

相关文章

  • 论语辩证(4)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段话历来争议...

  • 论语辩证(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名气很大,影响很大,作用很大,是儒家...

  • 论语辩证(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篇之句,后人牵强附...

  • 论语辩证(7)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首先是句读之争。孔安国的看法是“君子不重则不威...

  • 论语辩证(8)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反映了孔夫子对待德治与法治的价值判...

  • 论语辩证(9)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每读夫子此言...

  • 论语辩证(1)

    公山弗扰(又称公山不狃,季氏的家臣)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

  • 论语辩证(2)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

  • 论语辩证(3)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子...

  • 每日一记

    《论语》 1、《论语》中,指出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句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辩证(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bp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