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 湖畔书桌 | 来源:发表于2017-07-19 20:45 被阅读369次

    《我们仨》读后感

    其实这本书青少年时代也曾拜读,少不更事,倒也没生什么感慨。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了一些人和事,心情渐归平淡,近日,突然发现办公室里有这本书,拾来详读,细细品味。感慨万千!

    若说民国时期的才女,脑海里只会浮现“林徽因”,读完《我们仨》,才知道杨降先生也是框得上的。钱忠书也给了其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抛开学术成就,两位先生的婚姻也堪称完美。他们在动荡的年代相扶相持,老来相依相伴,最重要培养出了“可造之材”“读书种子”钱瑗那样优秀的女儿。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同时倡导“格物致知”,不经意间,于教于乐之中,这样一个精英家庭生活,不免心向往之。

    书本第一部《我们俩老了》,了了数百字,欲扬先抑的描述一个长达万里的梦。就此展开一个老人对家人,过往的点点滴滴的回忆。不知怎么的,我眼前浮现一个画面:夕阳如血,某古驿道的一端,一位安详的老人,坐在轮椅上,因为有所思所以显得精神矍铄。目光温暖柔和,缓缓的望着驿道的尽头……

    第一部应该算是第二部的序引。原来万里长梦是由一个个小梦组成的。《我们仨失散了》一个个生活片断,犹如一颗颗珍珠,被先生串起。此部是对三个人人生最后一段历程的回忆。读此部我的思维有些错乱,主要是场景不停的变换,学校,医院,小船……有点《红楼梦》太虚幻镜扑朔迷离。意识流写的梦境,本来就是亦真亦幻。读懂的是在诉说别离,我的心情沉静在一片离别或者即将离别的优伤之中。正如书中所说;“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写此书时的杨先生已经是97岁高龄,不知执笔书写文字时,先生是否眼泪沾襟?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此部是对我们仨整个人生的回忆了,从与钱先生相识相知,再到新婚共赴牛津,再到女儿出生成长,到最后相继去世,从此阴阳相隔,空留一人,形影孤单,思念成河。

    很喜欢杨先生的语言,朴实无华,平缓委婉,娓娓道来。这与余秋雨文章中凡事都得上升到社会、历史、文化层面来思考的一种“愽大”情怀相比,可能杨先生追求一种与世无争,自由闲适的“小确幸”吧!即使“文化大革命”中,一家三口饱受离别之苦,她也没有多少悲壮之语,也没有痛心疾首的呐喊,依然那样云淡风轻,淡淡的描述着。一幅“惯看秋月春风”的姿态。要知道那一段人性扭曲的历史,造就了多少屈死的冤魂?又造就多少知识分子的命运多舛?毕竟钱先生和钱瑷是没有逃脱了的。

    此外杨先生还很幽默,这种幽默很大气,大概是受了钱先生的影响吧。(钱先生的《围城》里处处妙语连珠)。书中描写过一些细节,留学牛冿时,杨先生厨艺不精,后又不断摸索,比如大火转“文火”炖肉,把扁豆剥壳来吃,充满烟火气息同时让人忍俊不禁。一家人的性格相得益彰,钱先生生活上的憨厚甚至“拙手笨脚”,在学问上严谨细致,杨先生温和却又不失大气,阿圆聪慧能干,温润孝顺。在一起时,其乐融融,洋溢着浓烈的亲情。作为学者家庭,这种自由心与甘于平淡的心真难得!

    钱先生和杨先生在对女儿的培养上无疑也是成功的,杨先生也在书中自豪地说到“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那样的学术型氛围在钱瑗成为“钱教授”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钱瑗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幼便爱读书,少时即使休学在家也不忘自学,十一周岁,便已读过《西游记》《水浒》。最重要,先生一家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乐观豁达,顺境逆境中不忘学习。钱瑗下放工厂时,也没有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跟八级工师傅,精心学习画图。倒也让苦难的岁月看上去不那么苦难。这应该就是常说的“逆商”。

    老人通过此书,重温了三人在一起的岁月,心中装着的是对“我们仨”满满的情和爱。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这世间有多少个“我们仨”,我们伵,我们伍.....遥望万家灯火,每盏灯下都有故事!

    书中最后,杨绛先生写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心中五味杂陈,能体会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

    是啊,我们也会老,终究都会“梦魂以逐漫漫紫,身骨终拼寸寸灰”。也不敢想自己老去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生命的尽头,我又在思考着什么?肯定也如杨绛先生那样,感觉“自己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容: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我突然之间,眼前闪现的都是近些年离去的一些亲朋们的音容笑貌。

    前段时间也读过一句话:父母在,我们尚有来时,父母不在了,就只剩下归途。感触很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人生苦短,似水年长,我想,过好当下才是最关健的。

    窗外,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合上书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好好把握眼前,少一些遗憾!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dr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