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新母亲:如何修正“原生家庭”老母亲错误的教子理念?(中)
第二节 何谓“原生家庭”?
如今,在一些自媒体,甚至严肃的新闻报道里,“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的高,原生家庭甚至与星座、血型一样,成为茶余饭后闲谈中的典型标签,很多人也将自己生活、性格、心理的不如意归因到原生家庭。
这个锅,原生家庭真的要背吗?
去原生家庭里面寻找问题根源,这种做法的源头来自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就是弗洛伊德。
很多人深信“原生家庭决定论”是为了发泄过去或者当下的痛苦,还有人是因为对未来的焦虑。 原生家庭也不具备百分百决定孩子未来的能力,成年人不要总是将自己问题推给父母。
现在,“原生家庭”这一概念常常被许多人滥用。
曾几何时,豆瓣社区上有一个著名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很多成员就将自己的人生困难和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归咎于父母。 还有的一不如意动不动就归咎于自己的“原生家庭”。
于是乎——
“原生家庭”成为婚姻失败的替罪羊!
“原生家庭”成为事业失败的替罪羊!!
“原生家庭”成为……
既然如此,那么——
“原生家庭”,真的有罪吗?
“原生家庭”,何罪之有吗?
“原生家庭”,罪不可赦吗?
那么,何谓“原生家庭”?
一、何谓“原生家庭”?
生活着,每个人一生中,一般情况下都有两个家。
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成员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兄弟姐妹,这个家叫原生家庭。
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后组建的家,成员包括自己、配偶以及子女,就称为再生家庭。
也就是说,“原生家庭”,指的是父母建立的家庭,父母是家长。
同样的道理,“再生家庭”,指的自己是建立的家庭,也就是自己“当家”的家。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没有选择原生家庭的权利。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萨提亚与弗洛伊德说的,基本上70%,是正确的但是这种说法不是绝对的。
因为人有重新抉择的能力。不少人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例如:父亲是不负责任的"酒鬼",儿子是可以努力成为有责任感的男子的。
只要愿意努力,探究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种种影响,去芜存菁,希望仍在我们的新家庭中。
原生家庭是可以毁掉你,但你也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不过,今天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恶的土壤,95%会开出恶之花,结出恶之果,而善的土壤,99%会开出善之花,结出善之果,所以,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就是说,原生家庭像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错,要改原件!
每个人对家中新成员的要求蕴含着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就是对原生家庭的一种挣脱或者认同。正如,有人小时候在父母棍棒下长大,那么长大后或者会盲目宠溺孩子,或者延续父母教育他的方式。在家庭温馨和谐的表象之下,每一个孩子成年后或多或少地需要突破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
所以,你现在所创造的家庭氛围,就是你带给孩子的原生家庭文化,极有可能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电视上曾有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使人难以忘怀: “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 一个小男孩透过门缝看到自己的母亲在给家里的长辈洗脚,于是,男孩立刻去厨房自己端来了一盆水,要为母亲洗脚。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原生家庭”,真的有罪吗?
二、“原生家庭”,有罪吗?
父母和孩子接触最早、最多、时间最长,因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参生影响,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原生家庭”,真的有罪吗?
1.有的“原生家庭”,没有罪!
为什么?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很好。
有的父母尊老爱幼, 孩子就会关心老人。
有的父母爱好学习,孩子就会喜欢读书。
2.有的“原生家庭”,很可能有罪!!
为什么?
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最先在这张白纸上创作的是父母。
“原生家庭”,何罪之有吗?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总是向孩子发脾气,把孩子当做出气筒,那么,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发脾气”发扬光大。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经常说一套,做一套,阴一套,阳一套,那么,孩子心理可能就会受到扭曲,变态,缺乏主见,遇事摇摆不定、不果断,常常陷于彷徨和茫然,甚至自我矛盾之中。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总是蛮横霸道,不讲道理,那么,孩子可能会心口不一,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总是喜欢说孩子是“笨的很,简直就是猪脑子”,那么,天长日久孩子很可能笨的就像一头猪。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总是打击孩子、挖苦孩子,那么,孩子很可能就会对缺乏应有的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就不会拥有自尊,也不会爱戴自己和他人。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总是埋三怨四、怨天尤人那么,孩子很可能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也向父母一样牢骚满腹。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脾气暴躁,不是骂孩子,就是打孩子,那么,孩子很可能喜怒无常,事无大小,常怒火中烧,一触即发。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谴责他人,说别人的坏话,那么,孩子可能会成为爱挑剔、对人刻薄、心胸狭窄,妒忌心强,做事谨小慎微,缺乏信任和同情心的人,没有集体意识、没有团队精神。
有的“原生家庭”:有的父母总是说孩子“瞧瞧,你注意力三分钟也坐不了,是不是屁股下跟有针?”那么,孩子很可能就会成为厌学的差生。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总是说孩子“看看,你就知道玩,没有一点上进心,看看人家某某,学习多努力,考试成绩门门都是优秀,你真是气死我啦,让我一点面子都没有。”那么,孩子很可能就会成为离家出走的征兆。
“原生家庭”:父母总是说话不算数,喜欢承诺,就是不兑现,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向父母一样撒谎成性。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总是说“快点起床”、“快去学习”、“快去上学”、“快去写作业”,那么,孩子很可能就会 厌烦父母的唠唠叨叨的“提醒”,这样教育的效果,只是白费口舌,瞎子点灯白费蜡。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不是抽烟喝酒,打牌赌博,就是玩游戏、扣手机,上网聊天,看无聊电视,那么,孩子很可能把父母的这种爱好继承下来。
有的“原生家庭”:父母总是天天打架、骂人,那么,孩子很可能把父母的这种爱好传承下去。
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因此,做父母的给孩子做榜样的关键是自己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努力把好的东西作为榜样教学给孩子。
积极的父母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消极的父母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原生家庭”,罪不可赦吗?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首先 “原生家庭”问题的根源——
第三节 “原生家庭”问题的根源
关于“原生家庭”问题的根源表现在哪里?
今天,我就拿一个优秀的90后女孩子,是怎么由“厌学”到“退学”,成为一个抑郁症患者说起——
这是一个90后女孩子是一个留守儿童,她表示,自己小时候受到的最大伤害来自于爷爷奶奶对于成绩看得非常重要,经常唠唠叨叨,并且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学习。
她说整个学生时代,每日每夜地被爷爷奶奶逼着学习,中招考试556分,她考上地市级第一流重点高中宏志班(免费)的上学,不过,上高中两个月以后,她厌学,并且退学,于是20多岁就结婚生孩子。
如此优秀的女孩子为什么会“厌学、退学”呢?
原因是她的嫉妒心特别强,班里的哪一个学生学习只要比她学习好,就特别狠,有一种想杀哪个比她学习好的学生,长此以往,这个优秀的女孩子得抑郁症,不得不退学结婚生孩子。 结婚后的女孩子婚姻幸福吗?
结婚后的女孩子,婚姻一点都不幸福,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事,与丈夫打的不可开交,有时候,走在大街里面,一句话不符合她的心意,就破口大骂,甚至于动手扇丈夫的耳光。
这个90后女孩子,在看了我的母亲教育学系列文章之后,感觉到,她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她的原生家庭,那么,她有一个怎样的原生家庭?
一下内容90后孩子的原文,我尊重咨询者,错别字,标点符号,作者没有改动,标题,为作者添加。
一、我家庭的基本情况
我生于1993年,在原生家庭,我是一个农村三口之家的独生女。2013年,我和丈夫结婚。2014年我们生下女儿,女儿10个月大时我和丈夫去省城摆摊卖粥。我们夫妻把女儿交给婆婆照顾。去省城半年后,因生意不景气又回到农村老家,回家后女儿由婆婆主带,我经常参与。
2016年我们生下儿子,女儿有婆婆照顾,我基本上全心照顾儿子。家务方面,婆婆种地,做饭,洗碗,我打扫卫生,带孩子。从省城回来后,丈夫在市区找份工作上班,离家四五十里,三五天回次家。 我的公婆在1989年结婚,1990年生下我老公,2004年生下我小姑子。公婆婚后一直在家务农,小姑子出生一年后公公去省城做建筑工,做的活苦重离家又远,他总是一俩月回次家。 我的父母公婆都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的人。
现在我25岁,把自己从女儿到母亲的经历和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给读到的人带来启发。 先让记忆的花絮飞到几十年前的时光吧,看看我的父母是怎样长大的。 我先来说说自己的爸爸。爸爸的父亲写一手好字,学习成绩不错,因为家里穷上完初中没有继续念书。当时的环境,初中生在村里算有文化了,于是村里的学校让爷爷去教书。 可我祖爷爷想教书耽误了挣工分咋吃饭嘛,就强制爷爷下地赚工分。
后来爷爷经人介绍认识了我奶奶,爷爷家里穷,奶奶不识字,他们都苦于自身的弱势凑成了一对,最终结婚生子。 爷爷奶奶依次生了大姑、大伯、爸爸、二姑四个孩子。爷爷整体上是个勤劳能干、会写会算、公正诚实、脾气倔,不会婉转处理事情的人。 改革开放后,爷爷本想做点小生意谋个营生,可苦于奶奶不认账又体弱多病,做生意的念头就打消了。
尔后,爷爷在家做木工、种地,还时常带着奶奶求医看病,日子过得很清贫。
二、我爷爷奶奶的教子观念
奶奶本来就懒散,又加上病痛,所以家里很多事情指着爷爷操持。
1.我奶奶的教子观念:树大自直,闺女在家里就是享娘的福。
奶奶虽说懒散,从不舍得孩子们做家务,记得大姑出嫁后到奶奶家,她总是盛好饭端到桌上,大姑从来不阻止奶奶为她忙也不帮奶奶,心安理得享受着。 印象中,奶奶不仅不教孩子做家务,也不教做人的道理,最长常说:“才干都是自己长的,不是大人教的,一大啥都会了”。
2.我爷爷的教子观念:孩子不学习,打。
爷爷和奶奶的教子观念截然不同,他严厉耿直,更希望孩子读书。 爸在小学一二年级时还总能得个奖,大点总猫在被窝里听收音机,尤其是冬天怕冷猫得更厉害。因为这爷爷立刻把他揪出来,不等他穿上衣服就打,这是一个父亲发泄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愤怒。
3.爷爷打,奶奶护,爸爸辍学
这一打,可惹急了奶奶,她立刻大声叨叨我爷爷:“这么冷的天,你让他光身子,冻坏了打坏了咋办,他听叫他听去,我的老天爷呀……”,奶奶嘚啵着爷爷,声音虽然不严厉,却使人觉得难缠,爷爷刚开始还能坚持他那棍棒修理儿成材的理念,可是没过一会儿他就招架不住我奶奶了。
兴许是为这,爸特别亲近奶奶,很少和人交往,并且爸爸向来疏远爷爷,成年后跟爷爷到一起还总是抬杠。后来爸上到五年级非要辍学,爷爷一听怒上心头又要打他,奶奶就拦着说:“学那么多字干啥,认得自己就中了,照样过一辈子。” 然后爸就真不上学了,开始跟着爷爷做木工。
4.爸爸性格懦弱
我有时会猜,爸爸性格中的懦弱和爷爷粗暴的严厉密切相关,又因为他过多乃至过分地亲近母亲,他遇事没有担当,唯唯诺诺,很缺乏男子气概,并且爸在一些小事上过分精细,还爱为一点事喋喋不休。
爸虽是在上学的事上得过且过,可是也许因为他是个慢性子,做起木工来还是挺“细致”的,只是他的“细致”让人难以理解。爸慢到什么程度呢?做客厅摆放的条柜,别人做七八套,他只做一套。
他的低效率,除了因为动作慢,还有他令人费解的“细致”。
比如刮长方体木棍这一环节,别人都是拿起工具刮得不刺手就行,而爸总是刮了又看,看了又刮刮完再看,看完再刮,他把木棍的每个面都刮得非常非常光滑顺溜。 这表面是精益求精,其实是有粉擦在屁股上,显不出好看还白费工。 因为那时做的条柜,木棍拼接成框架后还要在框架外钉板,板面上还要抹白灰贴纸,刷漆,再往深想木棍刮得越细框架越不坚固。
爷爷和大伯就劝我爸不要把木棍刮得太精细,只要不影响质量,还是多做些柜子卖钱才好,可爸执意不听,坚决按他的方法。记忆中,爸这样一根筋的时候真不少。除了这些爸还有个特点,挺实在,听家里人说大伯和爷爷分家前就开始单干为自己存钱,爸在爷爷给家里盖土瓦房时把他的钱全都拿出来了。
另外,爸基本不说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因为他不会打牌,不善交际,不厉害人,不恶毒,表面看上去温和弱势,身材瘦小,生活懒散。 这是隐约却真实的感觉,而在他婚后的光景,这性格成了致命的弱点,使不幸伴随着他的生活。谈及父亲的婚姻,就先来看看我母亲是怎样长大的吧。
三、我外公原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妈妈的父亲年轻时上过大学,中途因腰痛辍学。
我隐隐记得,我在六七岁时外公弯着腰还可以走很远的路,所以推测他当时的腰痛或许并不是特别厉害。外公辍学后生活懒散,懒散到叫人厌恶。
他能下地走路,却让自己的妈妈把饭给他端到床上,吃完再让我外祖奶奶(妈妈的奶奶)把碗收走,这且不说,有时他在碗里排大便,我外祖奶奶就给他端出去,端得心甘情愿,没有责备,没有教导。
记得妈妈说过,我外祖奶奶是个脾气特别温顺柔和,非常疼爱孩子的人。
这一点,我从四姨那里得到了印证。四姨讲我姑婆(外祖奶奶的小女儿)婚后做不好家务,外祖奶奶担心姑婆的婆家人为这看不起自己女儿,于是她就住到女儿家里为她做饭,缝衣,干农活很长时间。
结合这个事,我猜想外祖奶奶端吃送便地照顾外公是觉得自己不能给孩子分担病痛,就在生活多帮助儿子吧。 我成年后再听母亲讲起这件事,深切地感到:这并不是母亲对儿子的帮助,而是摧毁,是在一个人身体病痛苦紧接着摧毁他内在的自理自强。
就这样,渐渐,外公到了成婚的年龄。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却使人清晰地感到:不管人在遭遇挫折后怎样拒绝成长,岁月从不停止它向前的脚步,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日子一天天过着,日复一日却日新月异。
外公该结婚了,十里八乡的姑娘都知道他有病,不愿意嫁给他,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我外婆。那个年代是文革时期,外婆是地主家小姐,因为成分不好也不好找对象。于是,他们和我的爷爷奶奶一样,走进了一场苦于自身弱势拼凑一对的婚姻。痛苦就在这时埋下了伏笔。
四、外公:性情懒散、自甘消沉
婚后,外公和外婆依次生了大舅、妈妈、二舅、二姨、三姨、四姨六个孩子。外公病病殃殃,性情懒散,又加上贫困,性格封闭,在村里的维持很不好。
那个年代与村里人关系冷淡,不仅被人看不起,也很难生活,因为农村人红白事集瓦筑房少不了彼此相互帮衬。我的外婆身材高大,泼辣能干,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股子强势且不服软的气息。
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外婆的出身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可是她家在文革前相当风光,我外婆作为地主家的小姐,有股子傲娇之气深入骨髓,时光任然,世事变迁,她的气质却没有改变。外婆勉强接受了与外公的婚姻。可她不会甘心一辈子受穷苦,被人看不起,这个要强的女人,就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把家里光景变一变。改革开放前,村里的生产队为了照顾外公,就安排他在村里药铺,做的活轻松赚工分少。
五、外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
外婆自打嫁来就就一天不落下地出工挣分,地里的的农活,外婆都会做,做得快又精细。
不仅如此,外婆剪布缝衣,做鞋的本领都很出色,做得衣服有模有样,做的鞋子板板正正。 听妈妈讲,当时村里很多农村妇女会做衣服但不擅长剪裁布料,外婆为了与邻舍搞好关系经常熬夜帮助村里的人剪裁布料,一熬就是大半夜。外婆讲,外公有病,有啥事说不定就要指着村里人帮衬,就是自己累些,也不能回绝村里人。
这个家,女人忙得像拧在发条般不停歇,男人依然囿于自己的懒惰散漫。
外婆本来就泼赖好强,外婆的懒散更让她气不打一处来,繁琐苦重的劳动也让她性情日渐暴躁,她开始用难听的话刺激我外公希望他振作。
然而外婆难听的话并没有促使外公的改变,反倒加剧了夫妻关系的恶化。 我思考其中的原因,外公懒散是二十多年的习惯,病痛后他又自甘消沉,就更难改变,外婆的刺激让他的自我否定雪上加霜。
分析到这,不由地想起了一句话: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早已是英雄,而懦夫在成为懦夫之前早已是懦夫。
后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农村的大锅饭时代结束了。 经济日渐发展,农民的需要也不再只是酒足饭饱,还需要一些零用钱购置日常用品。外婆开始在家养鸡又学会了骑自行车,等鸡蛋攒够了数,她就一个人骑几十里路到达市区边上的集市上卖鸡蛋,很是辛苦。
与此同时,村里的药铺也伴随这农村大锅饭的结束了却了他的光景,责任田承包到户,外公也被迫下地做农活。 这时外婆在生活的苦难中锻造了很强的生活能力,骄躁之气也随之增长,看别人干啥都相不中。
外公之前较少做农活,性情又散漫,猛得让他做农活,他干起来还真不带劲。
外婆一看到外公干活就气不打一处来,她总指挥外公,还大声吵他。争吵便如同家常便饭驻足在他们的婚姻,女人嫌弃男人没用,男人因为女人的侮辱满心怨恨不服,男人没有男人的担当,女人没有女人的温婉,与之相伴的是彼此粗暴冷漠的攻击谩骂。家已不成家,是人间地狱。
有人管这样比方:婚姻如鱼缸,婚姻营造的氛围如鱼缸里的水,孩子像缸里的鱼。外公和外婆苦难的婚姻,不,不是苦难,是痛苦,因为人在苦难当中相亲相爱苦倒也甜,在苦难中攻击彼此则痛上加苦。他们痛苦的婚姻因营造的消极氛围如劣质的水危害鱼一般,给孩子们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么,就来聊一聊外公和外婆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吧。
六、外公和外婆是怎样对待孩子
外公懒散多病,再加上外婆总是责骂他,他感受不到一个男人的尊严,几乎也没有为人父的担当,无心管教关心孩子。
外婆呢,繁重的劳动,又加上与外公的冲突,外患内忧的处境压得这个女人疲惫不堪,心情焦躁,她很少温声细语地去教导孩子,动不动就大声吵嚷,也时常嫌孩子们做事不带劲。
日子一天天煎熬着,外婆对外公的失望日益加深,她把希望移到了大舅身上。 大舅是家里的长子,高大魁梧,写一手好字,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可命运再一次捉弄了这个好强的女人。
大舅到了高三沉迷打牌,有次他打牌是被外婆逮个正着,外婆一气之下把牌摔了大舅一脸,大舅即刻恼羞成怒,推开外婆,转成就走,头也不回。看着大舅忿忿离去的背影,我外婆这个看上去强悍的女人,一下子脆弱不堪。
大舅不是在物理距离上推开了她,是推走了她心中的倚靠和希望,她不知道在心里盼了多少次,想了多少次,以后大舅学业有成,出息了帮她撑起这个家,让她在人前也风光一次。
打那之后,外婆对她的家绝望了,她开始思考挣脱那个让她痛苦的牢笼。我有时会想大舅推外婆是个偶然吗? 可哲学家说所有偶然的背后都有他的必然因素。
可能是外婆长期命令近乎强迫式的管教让大舅积攒了怨气,平日里不敢暴发,而那次外婆把牌摔他脸上,他实在忍不住了吧,再者,家里总是争吵,大舅那个时候也是青春期,难免有逆反心理。
后来外婆与同村的支书私奔去了外地,走时带着三姨和四姨。
那个年代,经济不太发展,农村有很多闲人,有空聚集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论人是非,外婆出走的事不胫而走地传遍了十里八村,舆论和道德的谴责把外婆和她的家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个年代办理离婚太难了,若非此,或许她不至于走上一条众叛亲离的路。
外婆出走后,大舅辍学了,因为外公的病,他又是长兄,自然在家里担起很大责任。
农村孩子普遍早婚,很快大舅和妈妈都到了适婚年龄。家庭的贫穷,外婆的出走致使大舅的婚事很长时间没有着落。
妈妈从小体弱多病,脾气执拗,家人对她说句重话,她就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地怄气,后来家里就不再说她啥。
妈妈内向,外婆的出走让她更加自卑,封闭,敏感,悲观。有时妈妈也会表现出一股子很自强的气息,她身体素质差,不常下地做农活,可她清晨早早地起来,擦擦扫扫,洗洗刷刷,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她怕外婆走了,家里再乱七八糟,就更被人看不起。
妈妈天天忙活把家里收拾得很整齐,邻居看见了出门告诉别人,一来二去很多人都知道了,大家都夸她勤劳能干,她又不爱说话,人们还说妈妈温柔贤惠,再加上妈妈个子高挑,就有很多人给妈妈说亲。
然后有个男孩子家里特别看好妈妈,极力促成妈和他们儿子的婚姻,那个男孩子家里几代单传,他爸和奶奶急着让家里有个四世同堂的光景,就催妈妈赶紧嫁过去,可妈妈考虑到大舅未娶亲,就放弃了那门亲事。
当时的农村,长兄不婚,兄妹婚嫁,别人就会议论长兄老实汉没本事,就更难说媳妇了。
再后来大舅遇到了舅妈,舅妈家里也很穷,不嫌大舅条件不好,俩人倒也算情投意合,就办了婚礼。
我妈又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爸,妈遇事没有主见,她并不倾心我爸,可我外祖奶奶劝她说爸好歹会做木工,算有门手艺,嫁过去有个谋生的门路,不至于受穷苦。
媒人也夸我爸踏实肯干,就这样妈妈嫁给了我爸,又开始了一段痛苦的婚姻。
这是原生家庭导致女孩子不幸的源头,真的永远无法超越吗?
请看,第四节 如何修正“原生家庭”老母亲错误的教子理念?
第二十五章 新母亲:如何修正“原生家庭”老母亲错误的教子理念?(中)
网友评论
“原生家庭”成为事业失败的替罪羊!!
“原生家庭”,何罪之有吗?
“原生家庭”,罪不可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