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努力会召唤到与你同肩并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在简书坚持书写家庭教育话题的日子里,一封简信一篇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个链接,让我认识了一个年轻。
这个年轻人是520亲子社群的创办人,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足够安全感的人,与陌生人的接触与交往是拘谨和保守的。而这个年轻人主动与我的一通电话,让我了解到践行教育理想道路上自己并不孤独。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关于社群我不想在这里赘言,下方有链接,我以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缘分,有缘者自会在这网络中隔着屏幕成为知心相交。
说来惭愧,每日用来工作和读书之后再加之自己安排的随笔和体育锻炼,所省时间不多,很难在群里与众多朋友交流,算是一件憾事。
我是有自己的选择,所谓的价值观吧。无论怎样,每日读书时间不能少于3小时,否则会思路枯萎、灵感消减、感动平无。
在本周的社群讨论中,大家围绕着“父母的性格如何影响孩子的性格”展开了有趣有味有价值的交流分享。
具体内容由群里的好心字友(520社群中同伴们彼此的称呼)整理。这里发个链接还是期待有缘人。
如果用心理学专业的口吻来说性格,性格就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平常生活中,我们都会一个事件有个基本看法持有一个基本态度,同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有自己偏好的行动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比如带着孩子散步看到路边一个乞讨者,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远离乞讨者,小心为妙;有的家长会鼓励孩子给乞讨者施舍;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注意不要轻易被骗。这其中就有家长对乞讨者的态度,也有基于这种态度而采取的对孩子的教育行动。这里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有个区别。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性格。态度可以引导,行为可以塑造,故性格可以改变,所以命运可以把握在手中。
孩子的性格从何而来?孩子确实先天继承了父母的遗传物质,有了先天气质,但气质并不能决定性格。快言快语的孩子和慢条斯理的孩子都可以保持对一个乞讨者的善意微笑,也都可以横眉冷对、退避三舍。
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可以来自于两个途径:
问题情景下父母的行为示范。公交车上,如果与其它乘客发生了纷争,父母的解决方式,将会被孩子尽收眼底,并且还会受到父母对事件解释分析的进一步强化。我就亲眼见过,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对于另一名同行乘客的破口大骂,并在纷争结束还告诉孩子,“遇到这样的人就不能服软!”孩子将来遇到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不难推测解决的办法了。
父母对孩子遭遇到问题时的解读及建议。邻居家的小朋友到家里来找女儿多多玩,两个孩子在游戏时太过于欢乐,把女儿心爱的一个发卡掰坏了。女儿当时情绪就绷不住了,当场要指责同伴。我及时出面,“发卡坏了可以买,如果同伴伤心了呢?再说了,拿出发卡玩也是朋友来时你的决定,不是吗?”
我们由对经历过的故事解读和重新赋予的意义所决定。父母的性格决定了对孩子故事的解读,这份解读决定了孩子在他所经历的故事中提取的意义。
没有完美的人,也就没有完美的性格。
接纳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也承认孩子性格养成中的不足,帮助女儿扬长避短,能够在生活中不因言行委屈了自己、伤害了他人。
这很难,我没有做到,一直在修行,所以允许女儿在成长的路上跌跌绊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