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六·三一】
二树临终,满床堆诗,高尺许;所以殷殷望余者,为欲校定其全稿而加一序故也。余感其意,为编定十二卷、作序外,录其《黄河》云:“一气直趋海,中含万古声。划开神禹甸,横压霸王城。几见荣光出,刚逢彻底清。浮槎如可借,应犯斗、牛行。”《金山》云:“三山名胜岂寻常?彼岸居然一苇航。重叠楼台知地少,奔腾江海觉天忙。梵音只许鱼龙听,佛面时分水月光。回首蓬莱应不远,几声长啸极苍茫。”五言如:“落花随棹转,隔树看山移。”“蚁闲缘水过,蜂健负花归。”“山远云平过,天空月直来。”《观潮》云:“一气自开辟,众星相动摇。”《齿落》云:“无烦重漱石,所恨不关风。”七言如:“秋声如雨不知处,落月带霜还照人。”“风梅落纸画犹湿,松雪扑弦琴一鸣。”“客感每从孤馆集,老怀常觉暮秋多。”“茶声响杂花梢雨,帘影晴通竹坞烟。”“讵有庚寅同正则,敢夸丁卯是前生。”“花犹解媚开如笑,水不忘情去有声。”皆可传也。二树画梅,题七古一篇,叠“须”字韵八十余首,神工鬼斧,愈出愈奇。余雅不喜叠韵,而见此诗,不觉叹绝。易箦时,令儿扶起,画梅赠我。梅成,题诗三句,而气绝矣。余装潢作跋,传子孙,以表不识面之交情,拳拳如此。
禹甸,音yǔ diàn,本谓禹所垦辟之地。后因称中国之地为禹甸。《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毛传:“甸,治也。”朱熹集传:“言信乎此南山者,本禹之所治,故其原隰垦辟,而我得田之。”
王城,音wáng chéng,释义:1、都城。帝王的都城。古代王畿千里,方五百里为王城。出自《左传·定公七年》:“冬,十一月,戊午,单子,刘子,逆王于庆氏,晋籍秦逆王,己巳,王入于王城,馆于公族党氏,而後朝于庄宫。”《后汉书·赵温传》:“公前托为董公报仇,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唐·戴叔伦《送少微山人入蜀》诗:“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2、地名。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杨伯峻注:“王城,在今洛阳市西北偶。”《汉书·地理志上》:“河南,故郏鄏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3、地名。春秋时大荔戎都故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左传·僖公十五年》:“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杨伯峻注:“王城当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在本条诗话中,“王城”应该指“洛邑”,即今洛阳。因为黄河流经此地。
荣光,音róng guāng,释义:1、彩色的云气,古人认为是祥瑞之兆。《初学记》卷六引《尚书中候》:“荣光出河,休气四塞。”荣光休气:形容河水在阳光下所呈现的光彩,仿佛一片祥瑞的气象。王琦注引《尚书中候》:尧即政七十载,修坛河、洛。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郑玄注:“荣光,五色,从河水中出。休,美也。”《南齐书·陆澄传》:“永明中,天忽黄色照地,众莫能解。摛(王摛)云是荣光。世祖大悦,用为永阳郡。”古文中“河”,一般指黄河。2、花木的光泽。宋·苏轼《哨遍·春词》词:“正溶溶养花天气。一霎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3、荣耀。唐·李白《大猎赋》:“方将延荣光於后昆,轶玄风於邃古。”王琦注:“荣,荣名也。光,光华也。”
彻底,音chè dǐ,释义:1、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十日内,每日数度以杷彻底搅之。”《朱子语类》卷十九:“所谓诚其意者,表里内外彻底皆如此,无丝毫苟且为人之弊。”2、形容水清见底。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诗:“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宋·杨万里《谢曹宗臣惠“双溪集”》诗:“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於溪。”
浮槎,音fú chá,释义:1、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槎,同“楂(chá)”,指水中木筏。南北朝·江淹《渡连圻诗·连圻连不极》“绝壁无走兽,穷岸有盘楂。”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2、指木船。唐·韦应物《龙潭》诗:“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斗、牛,音dǒu niú,释义:1、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与牛宿。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路已分於湘汉,星犹看於斗牛。”唐·贾岛《逢博陵故人彭兵曹》诗:“踏雪携琴相就宿,夜深开户斗牛斜。2、指吴越地区。因其当斗、牛二宿之分野,故称。宋·曾巩《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幸逢怀绂入斗牛,喜得披山收宝玉。”
金山,指镇江名胜金山。
三山,指镇江名胜金山、焦山、北固山。
一苇航。佛教典故。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一天,达摩问师傅:“我得法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传法?”般若多罗回答说:“去震旦。”达摩遵照师傅嘱托,东行来到今中国,时传教于广州。梁武帝萧衍知悉后,邀请其至国都建康(南京)询问佛学,因教乘不合,达摩于梁普通七年(526)离梁北上。达摩不辞而别,梁武帝深感懊悔,马上派人骑健骡连夜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时,天色破晓,晨鸡齐鸣。突然,两峰合拢,夹住骡身,进退不得,因此得名“夹骡峰”,后称“夹萝峰”。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身立其上,飘然过江。渡江北上到魏都洛阳,后赴河南嵩山,在少林寺另创宗派,成为禅宗始祖。关于“一苇渡江”的解释,儒家有不同的说法。他们认为“一苇”并不是一根芦苇,而是一大束芦苇。因为《诗经》里面有一首《河广》,诗中说:“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孔颖达注:“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
梵音,音fàn yīn,释义: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深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3、亦泛指佛门中能够使人清醒、宁静的声音,如钟、鼓、磬、木鱼、佛乐、歌颂、诵经等声音。
佛面,音fó miàn,释义:1、佛像面部。《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冥祥记》:“唐贞观二十年,征龟兹。有薛孤训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龟兹后,乃於精舍剥佛面金。”《通俗编·释道》:“《涌幢小品》:谚云:‘佛面上刮金’,陋之也。”2、佛的面子,佛的情面。《拊掌录》:“赵阅道罢政闲居,每见僧,接之甚恭。一日士人以书贽见,公读之终卷,正色谓士人曰:‘朝廷有学校,有科举,何不勉以卒业?’……后再往,门下人不为通。士人谓阍者曰:‘参政便直得如此敬重和尚?’阍者曰:‘寻常来见诸僧,亦只是平平人,但相公道是重他袈裟。’士人笑曰:‘我这领白襴直是不直钱财?’阍者曰:‘也半看佛面。’士人曰:‘更那辍不得些少来看孔夫子面。’人传以为笑。”《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梵音只许鱼龙听,佛面时分水月光。这一联是描绘金山寺地窄楼多,佛殿多数临水而建。所以,佛门之声都被鱼龙听去了,佛像的面部在不同的时辰里映照着水光与月光。作者观察之细,刻画之准,令人叹服。
漱石,音shù shí,水流冲刷岩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其水沿波潄石,漰涧八丈,环涛轂转,西南流入於沁水。”此处作者因为牙齿掉落而写“无烦重漱石,所恨不关风”一联,叫人忍俊不止。
关风,音guān fēng,释义:1、涉及风趣,有趣味。《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2、观看风景。《西游记》第七二回:“八戒道:‘师兄好不通情!师父在马上坐得困了,也让他下来关关风是。’三藏道:‘不是关风;我看那里是个人家,意欲自去化些斋吃。’”3、说话时,用唇齿阻控发音气流。《安徽文学》1980年第6期:“他的门牙跌掉了一个,掉了右边的那一个,说话不大关风。”
茶声,音chá shēng,指饮茶时碾茶煮水的声音。唐·白居易《酬刘梦得秋夕不寐见寄》:“病闻和药气,渴听碾茶声。”南宋·李南金《茶声》:“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其友李南金所言:“《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瀹(音yuè,煮的意思)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之节,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明·罗廪《茶解》:“山堂夜坐,汲泉烹茗,至水火相战,俨听松涛,……此时幽趣,未易与俗人言者。”其“水火相战”之声,即茶声。
讵有庚寅同正则,敢夸丁卯是前生。意思是,如果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的人才华就如同屈原,那么,出生在丁卯年的人就敢说自己的前生是贾谊。要正确解读这两句诗,需要知道一些历史知识。正则,指屈原。《楚辞·离骚》篇有“皇揽揆余於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之句,意思是“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于是赐予我贞祥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后人考据并认定:“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庚寅,不是指干支的庚寅年,而是指庚寅日。《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其中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贞:正。孟:开始。陬:正月。正月为寅月。庚寅:指庚寅之日。古以干支相配来纪日。“摄提贞于孟陬兮”意为太岁星逢寅正好是寅月,说明屈原出生年月是寅年寅月。“惟庚寅吾以降”,则说明屈原出生那一天是寅日。可见屈原是寅年寅月寅日出生。而寅年寅月寅日,按照古代天文星象之说,恰是日神与月神相聚于营室(室宿),日月交逢,生养阳气,故屈原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即太阳神的后代。而寅月寅日,即正月初七,按照楚地风俗,从正月初一至初七,各有所属,分别为鸡、狗、猪、羊、牛、马、人,正月初七为“人日”。人生在“人日”,自然吉祥。三寅相逢,大吉大利。故屈原的父亲伯庸给他起名“正则”,阐明名“平”之意,希望其公正而有法则,合乎天道。丁卯,本是干支纪年之一,为何与贾谊有关系呢?因为贾谊在谪贬至长沙的第三年(前174)写过一篇著名的《鵩鸟赋》,开头写道:“单阏(chān yān)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其中,“单阏”是岁阴名,卯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卯曰单阏。”《史记·天官书》:“单阏岁,岁阴在卯,星居子。”司马贞索隐引李巡曰:“阳气推万物而起,故曰单阏。”贾谊写《鵩鸟赋》时的前174年为丁卯年。贾谊在《鵩鸟赋》中借与鵩鸟问答以抒发了自己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实际上,鵩鸟所述乃是贾谊所思。故丁卯入贾谊之宅的鵩鸟或是贾谊前生。在本条诗话中,童钰“讵有庚寅同正则,敢夸丁卯是前生”的全诗未见,我觉得,他是以此来表达人的才华与生辰八字没有关系,体现了狂傲不羁的性格。
易箦,音yì zé,意思是更换床席,指人将死。《礼记·檀弓上》:“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於牀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清·周亮工《序》:“会 戇叟出一编授余,则远林易箦时授之者。”
装潢,音zhuāng huáng,古代对装裱技艺的称谓。“潢”指用黄蘖汁染治纸料,再用这种纸料装裱书画,故名。“潢”的另一涵意来自《通雅·器用》:“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即‘表背’也。”《唐六典》中,装潢一词已出现:“崇文馆装潢匠五人,秘书省有装潢匠十人。”现代,装潢则引申为商品装饰美化。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