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已经颤颤巍巍了,老人何尝不是步履蹒跚呢?一人一牛都到了无力抗衡天命的年纪了,病和痛全都找上门来,就算医生已经警告老人不能再劳作了,老人依然倔强地在清晨赶牛去田里。
他说:“人只要活着就得干活,除非我死。”
那份执拗和顽固让人不解,直到他病情越发严重,子女们终于穿的光鲜亮丽开着车回来了,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饭。
老人默默地坐在一边,孩子们絮絮叨叨, 很热闹老人却越落寞,明明是最亲近的家人,中间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老人一直没有说话,直到听到妻子子女商量着 把老黄牛卖掉才有所动容,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悲凉和无奈。
妻子说:“老牛都走不动路了,没什么用了,不如卖了。”
明明在说牛,却听起来异常刺耳,是啊,牛老了,没用了那就卖掉,那人老了呢?没用了该怎么办?难道也要被抛弃吗?
迫于子女和妻子的压力,老人把老牛牵来牛市场,但因为老牛实在太老了,根本没有市场,老人却“狮子大开口”开了一个天价,引得围观的人嘲笑讥讽。
在牛贩子眼中,牛只是一个劳动工具,当牛失去了创造价值的能力之后,便能随意抛弃。而在老人心中,这不是能用钱衡量的。
老黄牛或许也感受到了周围的一切,眼睛里竟然掉下眼泪来,印度教里说,牛的眼睛里映射着整个世界。
就算它不会说话,感情也是相通的,那个眼泪像是一种被守护的感动,也像一种受人嘲讽的委屈,最懂老人的或许就是老黄牛,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一生。
老人开的高价自然没有人肯买,他正好有理由把牛牵回去。
我们或许明白了老人为什么始终不听劝阻,就算年老也不愿意闲下来的原因。
因为他在与岁月作斗争,他在证明自己并非无用,唯有劳作才能让自己创造价值,虽然天命不可违,却依然不服老。
对老黄牛也是如此对待,如果老牛闲下来了,那它很快就会死掉,只有让它感受到存在,才能坚持走下去,坚持活下去。
果然,本来兽医预言只能活一年的老黄牛,又活了三年,直到第三年的冬天的某个早晨,老黄牛倒在了牛棚没有起来,任凭老人如何呼唤拖拽老黄牛也挣扎不起来。
生命就是这样,就算是推迟,该来的还是得来,人类从不具备与上天讨价还价的能力,能做的也只能是各安天命。
老人最后抚摸着老黄牛的头,给它梳理毛发,剪断了老黄牛身上系了一辈子的铜铃和鼻环。
做最后的告别,然后缓缓地说:“放心地去吧。”
老黄牛像了却了所有心愿一般,闭上了眼睛。
铲土机里的土一点点覆盖在老牛身上,逐渐全部掩埋,老人在掩埋处撒上老牛生前爱喝的米酒,今生,只能先送你到这里了。
失去老牛的老人身影越发单薄落寞,让人心疼,老人坐在枯树旁,手里的牛铃被风吹得悠悠作响。
他在想什么?
或许会想到老牛为这个家庭奉献的一生;
或许会想到自己与老牛互相扶持的时光;
或许会想到自己繁忙的一生。
铃声远去,感动依旧。
整个纪录片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没有深刻的台词,只有朴素和真实的镜头,平铺直叙的对白和真实感人的故事。
却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李忠烈是韩国独立纪录片导演,在拍这部纪录片之前,因为事业失败,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他正准备自杀。
拍完这部纪录片之后,牛死了,他却活了,他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感动了整个韩国。
回想当年,李忠烈感慨万分:“老爷爷和牛,像药一样治愈了我的自杀倾向。”
纪录片的结尾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牛只,和为养育儿女受尽苦难的父亲。
很多人的父亲都是这样,父爱如山,从来不说,却始终默默地为你做好一切,不邀功不抱怨,爱得深沉又安静。
曾经的父亲是我们心中的超级英雄,像钢铁巨人一般保护着我们,但是他其实也会老,他也有一副脆弱的血肉之躯,他最需要的便是陪伴和关注,最怕的便是情感抛弃和冷落,因为人老了,感官会退化,但情感却不会。(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