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
“冰霜凝入骨,羽翼要腾身。”
……
从古至今,描写茶的文学作品就不是“稀缺之客”,茶文化与诗词文化相得益彰。
唐人李珏曾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自从唐代中期,茶作为日常饮料,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茶,已经成为生活中最具普遍性代表性的饮料。茶,亦成为文人墨客体现了“清幽、雅致、隐世、闲逸”的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符号。
陆龟蒙在《茶人》时写“天赋时灵草,自然钟野姿”。茶,本是生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嘉木灵草,本身就带着那样一种天然的野趣。欧阳修写“药苗本是山家味,茶具偏于野客宜”,手挚一杯清茗,悠然神远,便自觉身在山林,有林下野姿了。
喜茶、饮茶、嗜茶,爱茶的文人将茶中之“幽”写入诗中,自己也便成了“幽人”,这里有茶的“幽”的禀性,亦有文人们的向往。秦观写“幽人耽茗饮”,陆游写“幽人作茗供”,饮茶成了“幽人之佳尚”,古时的文人们每每总以茶来表现“幽居、幽兴”。
《睡起书触目》宋 · 陆游
压架藤花重,团枝杏子稠。
渴蜂窥砚水,弱燕集帘钩。
入夏暑犹薄,投闲身自由。
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
陆游将夏季院子里的种种精致描写的十分生动:鲜花盛开的花架,杏子挂满枝头,蜜蜂在砚池用以磨墨的水边飞来飞去,小燕子在门帘旁跳跃,一派清幽之色。夏天午睡之后,身心畅快,带着幽雅的兴味做茶,悠然自得。
茶在在文人的笔墨之中通过“清幽”来表现一种雅的格调,一种隐逸的人生意趣。
文人们向往清幽,在茶中品味清幽,心平静了,神也安宁了,整个人都闲适了下来。
白居易说“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周作人说“得半日之闲,可得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可见闲适的生活离不开茶,通过饮茶更能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食后》唐 · 白居易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望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白居易出生在兵戎相戈的乱世,晚年却难得体验了闲适人生,在白居易诗集中有近50首跟茶有关的诗,白居易通过睡睡觉、吟吟诗、饮饮茶等普普通通的日常琐事,将他的人生装扮点缀得那样的富有闲趣和适意,而这首《食后》,更是表露了他的淡泊情趣和他的处世哲学。
闲适的生活方式不是享乐主义,而是适应苦,安于苦,甚至是在苦中寻乐,正如张洪庸《茶艺》所说“在枯寂之苦中见生机之甘”。而苦味的茶,正如陆羽所说“啜苦咽甘”,喝入口中虽然有些苦,但若细细品味,还能品出一丝淡淡的甜来,茶从某种程度上便成了文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苦中寻乐的象征。
闲适的态度,是在枯燥烦扰的生活中,创造出一种隽永的情调,文征明说“午眠新觉书无味,闲倚阑杆吃苦茶。”午睡新觉,百无聊赖,连读书都觉得枯燥无味,这是时候,怎么办呢?那就倚着栏杆,吃上一盏啜苦咽甘的清茶吧。
闲适的人生,无愠无喜,自然练达。各个阶层的人都会通过饮茶来表达人生的悠闲,但文人们的闲适,是要在世俗的日常生活表象之外,另外创造出一种富有诗意与哲意的人生境界。
李白、苏轼、欧阳修、柳宗元等等大家均写过很多关于茶的诗词,他们成为发展茶文化的一份子,而茶文化也“发展”了这些文人雅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