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人物散文
普通人的正面与侧面只是有待发觉|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普通人的正面与侧面只是有待发觉|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作者: 花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23:16 被阅读73次
    普通人的正面与侧面只是有待发觉|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曾国藩不止是大多人所看到的正面,还有不细究就看不到的‘侧面’,将这两面相结合,也许大多人不会再认可其圣人’的称号,反而更愿意接受他也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对于喜欢曾国藩的人来说,不只是因为他卓尔不凡的成就而喜欢,也是因为他平常世俗的烟火气,让人看到一个更为立体、饱满、丰富的曾国藩,如果只有圣人之学以及德行操守,那么曾国藩更适合放在庙堂为人跪拜,而不是将他的种种观念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一个人远不止正反黑白成两级分化的对立面,侧面的意思更多的是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曾国藩有其悲情的一面。古时候穷苦人家要想供养一个读书人,一般都得第一代人打基础,第二代人才能应付读书的开支,可是曾国藩的父亲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直到四十三岁才考上。如今我们复读八次,都会被称为’八戒‘,如果一个人连续考十七次,心理上还没出问题,也可以说是奇迹,而曾国藩本人又考了七次,直到二十四岁才考上秀才,一般家庭还真承受不起这笔开支,一般人也承受不住此等压力。不管怎要么样,后续曾国藩又考上了进士,点了翰林。可再纵观他的一生,同样充满了悲剧色彩,前期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的去世还算寿终正寝,但是后续参加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又死了两个亲兄弟,晚年的时候曾家又死了两个孙辈,而且他的三个女儿皆’所嫁非人‘,要么就是玩世不恭的浪荡子,要么就是好学笃进却又早夭,要么又是花花公子且成天不务正业。以致自视’好汉‘人定胜天的曾国藩都开始转信‘天命’。而且曾国藩一生为疾病所侵袭,大小病不断,最后的死都是中风而亡。大大小小的事情聚集起来,分散到不同的阶段,曾国藩也是在摧残和折磨中才换得盖世之功和后世之名。心忧社稷却为同僚所排挤、为君上所猜疑,立志成圣做贤却又不得不藏污纳垢、与光同尘,更悲剧的是现在还要为世人所指指点点,不单将其批的体无完肤,甚至有意要将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可是当曾国藩再次出山带兵的时候,他已经变了。他变得能够更加圆融,而不再是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也已经在偏离成圣做贤的道路,可是他仍然有所坚持,仍然有其操守,仍然不乏超脱之举。他做清官却不求清名,为做大事而愿理解妥协和退让。曾国藩其实从没隐瞒过其缺点和陋处,否则时隔多年,今人何从指摘呢?

    曾国藩一生受皮肤病的困扰,于是有人就说:"这是年少轻狂不检点的行为,以致得了梅毒"。又因为各种疾病反复不断,曾国藩垂垂老矣羸弱之躯需要有人照理,于是他纳妾一位,然后又有人说:"曾国藩哪有圣人姿态,垂青于美色,而且还对女性品头论足,挑三拣四"。书中作者都一一进行了反驳,这些流言蜚语更多的都是断章取义,添油加醋和自我编撰。后续接连还有更多的有心之人爆出曾国藩的猛料,比如:口头说着要廉洁奉公,当官不为挣钱,可是背地里又建立自己的小金库,纵使不要全部,有所推辞,可是终归还是盆满钵满。而且用来打点各种"陋规陋礼程仪"以及各类"冰敬炭敬节敬别敬"全都不是正常工资范围的钱。这些都是事实,曾国藩一开始也不屑,并没有同流合污,可是却也因为高风亮节而处处受绊、步履维艰,胸中一腔热血和壮志雄心却无处使力。更何况清政府都默认‘规’和‘敬’,没有处在当时的情境,又何从说此等劣行污迹有伤风化呢?还有人说:"曾国藩迷信占卜、问卦、相面和风水"。这也是往往当一个人取得了一定成就之后,人们就开始关注他衣服上的灰尘。换做其它人可能无伤大雅,但作为完人曾国藩、圣人曾国藩也如此封建迷信,实在有负盛名。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把这些都当做是个人兴趣爱好,那也是其有趣的一面。‘迷信’实则更多的都是曾国藩一生智慧的总结和"精明"的展现。他在"风水"等迷信行为上所做的选择,更多的都是情绪上的自我安慰,凡是不可控和不可逆的,曾国藩就将其归咎于天命,人力本就无可奈何,而也正因为天命难违,更加促使曾国藩尽极人事,甚至到了极端的程度。不管大小事情都在表示‘人’在‘天’面前的无力,其实就是在阐述‘臣子’在‘君上’面前的服从情绪,曾国藩故意写那么多家书不只是给家人看,更是为了让皇上看到,还有比研读一个人的家信更容易了解一个人的思想的吗?如果站在皇帝的角度去看那些家信,会发觉基本都能令皇上满意。曾国藩是选择主动向皇上揭露自我,这也是他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一方面原因。皇上从这些家信中十分了解曾国藩到底是怎么想的,而且在对阵太平天国还未取得全胜之前,曾国藩就向朝廷请求削权,而且主动裁撤了一手建立的湘军。往小里说,‘迷信’书目不过是曾国藩所读的一个书目而已,其它诸如案牍之作、地理图画,他同样也读,曾国藩说:"读书不可有胜心",所以他读的很杂、很宽泛,就好像一个头脑里储藏着十八般武艺的人,不管需要什么随时都可以取用。正如一句话所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头脑里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曾国藩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所以他不会轻易地得出结论,也不会轻易地接受别人的结论,而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和观察,结合实际生活,最终形成自我的一套思维观念。

    曾国藩说:"笨至极致即为‘聪明’,拙至极点则为‘巧’"。无论是治学、打仗还是做人,曾国藩都是讲究‘苦功夫’和‘笨功夫’,而就是一次次的‘结硬寨’和‘打呆仗’。曾国藩得以流芳千古、名传万事,为后人所敬仰。

    曾国藩或有或无的侧面值得每个人思考和警醒,可是更多的关注点在于他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正面。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介绍道:

    "曾国藩发现人才之多,影响之大,史上确实无人可与匹敌。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郭嵩涛、沈宝祯、丁日昌等晚清风云人物,都得到过曾国藩的荐拔。出身曾氏幕府位至巡抚、总督者多达三十余人,而且曾国藩一生朋友极多,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指挥如意,最终得以挽救国家于危急时刻,他一生没有大谪大落,能够安安稳稳位居高位,而且荫福子孙,历数中华上下五千年也难见几位。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在近代中国,推动西学的几件大事都与曾国藩有着密切联系:创办安庆军械所和江南制造总局、幼童留美在上海机器局添设翻译局、《几何原理》后九卷的翻译出版,他都是主要决策人"。如果说这些至今已经太过遥远,于我们没有太多关系。可也正如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所述:"对于许多人来说,曾国藩的主要意义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动下,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曾国藩能顶住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从一个小山村通过七次考试才搏出功名,从一个形迹拙劣的青年成长为一代大儒和治世之能臣,通过顽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最终成功的超越自我,继而臻于超凡脱俗的境界,这是任何一个普通人的精神力量所在。牛顿说:"他能发现万有引力,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而曾国藩所提供的经世致用之法不恰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自我的大门或者未来的一种可能性吗?

    正面的曾国藩是一个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他向世人证明了一个普通人何以取得卓越的成就,而且还记录下来了一路的所思所想和所得,他以‘拙’和‘诚’以及终身学习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笨人如何‘扎硬寨、打呆仗’,继而攻下一座又一座城池,成就不朽的功勋。

    侧面的曾国藩是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有的缺点、陋处和不足。然而这些缺憾却并不影响曾国藩实现自我的一番抱负,与其说这是一个‘完人’的不足,不如说是一个普通人如何与自我的缺陷和谐相处,并且不让它们影响正常行事的能力。曾国藩有其‘拙劣’和‘粗鄙’,但是并没有阻碍他对于自我的探索和追寻的脚步。指责别人往往比做好自己来的简单,但是站在侧面的对立面,并不会拥有其特定的品质。学习和反省相较于批判也许来的更为合适。

    审视某一个人的正面和侧面并不是说要取人所长,补己所短,而是要多加分析和观察,避免陷入一叶障目或是盲人摸象的处境,而要以一个俯视的姿态甚至站在一个更高的纬度,看见那些经过精密的包装或者隐藏于暗处而为人所忽略的本质。眼前立体的曾国藩看上去极其复杂,但始终有其精神内核贯穿一生,并不因为正面侧面的区别而有所动摇。而正是这些本质的差异,经由时间的作用,最终造成人与人之间显著的不同。

    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能够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曾国藩。体察自我的正面和侧面,就像曾国藩所写的‘日知录’,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人真实的样子,那么曾国藩更能真切的认识自我,孙子兵法说:"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知己是取胜的第一步,曾国藩有着清晰的正面和侧面,普通人也不例外,只是有待发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作者|花布衣

    文图|花布衣手机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通人的正面与侧面只是有待发觉|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pf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