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各位大佬们的强烈推荐下,找到了这本书《好好学习》,虽然才读了六分之一,真的被作者的思想折服。
大部分经历过高考的人可能会发现,一旦离开高中,基本上就又变回了文盲,以前烂熟于心的公式、算式、方程式、元素周期表全部都还给老师了。
就连我家六岁小孩学前班背的古诗,隔一段时间不复习,小朋友自己都说:我都忘光了。
很多勤奋的人,一年读100本以上的书,可是再过一段时间,拿起书也会发现,我真的读过吗?
这就是所谓的低水平勤奋,以及“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付出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就得到这样的结果。
那是因为,我们只是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努力。
要解释以上事情,就得从知识本身进行深刻阐述:
我们所理解的大部分知识,其实只能归纳为信息。只有能够改变你行为的信息才是知识。如果你看了一篇文章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类似文章一样,都只是一个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
换一种角度看,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如果没有改变,那么显然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知乎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
因此,书中对知识的的定义就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但是知识与知识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符合二八定律。大约只有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对于成人的学习而言)
那么我们看了无数的碎片信息,公众号推荐文章,到底该怎么学习呢?今天不展开讲后续的内容,我们先集中在今天的关键内容: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在看完这一节正好浏览了凯叔讲故事里面的一片文章《孩子三年级成绩整体下滑,因为6岁前忽略了这4件事》。
说实话,文章写得特别好,因为家里正好有6岁的孩子,里面介绍了原因,告诉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里面讲到教育学家尹建丽在家开小卖部教4岁的女儿学数学。
想到这里我灵机一动,我家的孩子不也害怕数学么?何不明天试试,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跟孩子提这个建议,孩子兴致特别高,我引导她哪些是商品可以卖,再利用家里的小桌子,连她课外培训发的小卡片都被用来当货币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556685/c13b13a5aea4e76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6556685/386c8983a1375f35.png)
小卖部开张后,由她当店主,我和爸爸轮流当顾客,在这次的小卖部游戏中,她学会了找钱、给商品标价、介绍商品、20位减10位的减法(之前无论怎么语言解释都很难明白,用上货品后很快就能理解)、甚至爸爸还用小伎俩刁难她也锻炼了她的应变能力和口才。
我想这应该算是我学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个探讨,就是怎么把信息变成知识:就是行动起来。
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当你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达到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的高度。
学习很重要,盲目的学习只会让你变成低水平的勤奋人群,我们要学习学习本身。我想这是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再次推荐~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
知识认识知而知之。
道不通也何相为谋,
理至深邃顿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