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几块钱的父母,最应该被富养

作者: 赵晓璃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14:48 被阅读21959次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不久前知乎上有一个超火的帖子,题目为《为什么会存在一些那么在乎几块钱的人?》。

帖子是一个女孩发起的,说的是她家里有个开黑车的父亲,家里还开着一个旅馆,收入来源不稳定,还要供一个读小学的弟弟。

冲突发生在她父母送她去大城市上学的时候,女孩在网上订了一家旅馆,并建议人生地不熟的父母一起打车过来,按照她的话说:“不过几块钱”,没想到父母责怪女儿不知钱来的不易,坚持不打车。

女孩只能陪着父母走了很长时间,一路上一家人闹的十分不愉快,父亲拿着地址四处询问,不断埋怨女儿非要在网上订什么宾馆;而女孩则感觉十分委屈,觉得明明可以几块钱就能摆平的事情,为何非要如此大动干戈?

在帖子里,女孩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她不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受这种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

发展心理学指出,进入老年后,个体的认知活动,尤其是感知觉和记忆能力通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化,也就是俗话说的“老小老小”,人活得越老反而越像个孩子。

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一件看似很小很小的事都能引发你我情绪上的剧烈波动,比如丢了一个布娃娃或者得到了一颗糖,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极为有限,而这些小小的事件就足以牵制我们的情绪。

而到了老年,有时候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能引起我们巨大的情绪反应。

比如——

“你这套经验早就过时了!”

“这都什么年代了,你怎么还这么死板保守?”

“你们这套思想,早已经被淘汰了知道吗?”

......

这几句话无异于一把把刺刀,扎进老人内心,将他们伤得体无完肤。

每一位老人都曾经是父母眼里的孩子,在他们成长成熟的阶段,整个社会文化都是在提倡“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并且他们的切身经历也着实印证了这八个字的重要性,确实,我们父母辈里有很多人就是靠着一步一步的打拼,像喜鹊筑巢一般,从无到有地给我们搭起了一个家;并且勒紧裤腰带,宁可亏了自己,也绝不亏了孩子。

二、

如果说言语上的伤害是一把刀,那么子女的冷漠及嫌弃对老人而言无异于难以消弭的重创。

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老化和衰老,老年人的人格特征也会在诸多方面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

1、首当其冲的要属不安全感。

人到了老年,可谓“内外交困。”

内部因素包括,身体机能越来越差了,他们会对这部分变化异常敏感;同时在经济方面,他们对生活保障和疾病医疗与护理有着强烈的担忧。

对年轻人而言,每过一天,意味着自己又成长了一步;而对于这些老人而言,每过一天,意味着离死神又近了一步。

外部因素包括,科技的迅猛发展、观念的冲撞以及越来越看不懂的外在世界。

你无法想象的出,一个从来没有用过手机、在家乡深居简出的老人有一天猛然来到城市的惶恐与焦虑:TA越来越看不懂身边这个快要脱离纸币交易的年代,TA更不明白年轻人口中的网络时代,更搞不懂什么互联网思维!

每一个全新的概念,对TA的世界观而言都是一次强烈的冲击。

2、与不安全感如影随形的,是莫名的孤独感。

随着退休生活的到来,老年人的社会角色日渐单一,而信息来源日益封闭。

在工作的日子里,他们还可以感知到自己的价值,可以借助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了解这个世界,可以通过和同事领导的互动了解身边的人,当他们到了退休的年龄,从原有的工作岗位中退居到家庭中来,家庭关系就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寄托和为数不多的信息来源。

这个时期的老人渴望并追求天伦之乐,如果此时的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忽略或忽视了对他们的关心,很少与他们沟通,家中的老人只会体验到加倍的苦楚和孤独。

3、最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到50岁以后刻板性就逐渐增强。

老人经验丰富,也十分注重自己的经验,并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自己的经验方式,对由此引发的矛盾不易理解,从而喋喋不休、爱发牢骚。

三、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为什么会存在一些那么在乎几块钱的人?》帖子内容,不难发现,这位姑娘和父母的关系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无外乎前文分析的三点。

一是父母的不安全感与姑娘急于独立的冲突

姑娘的父母来自农村,后来他们搬到了镇子上。

但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与姑娘考取的大学所在地天津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在他们来天津送女儿之前,或许并没有预料到天津这座城市的交通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而他们愿意千里迢迢赶赴天津送女儿读大学,多半是处于对女儿的疼爱及不舍。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其实这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更是一纸和父母的离别票。

二是父母与子女信息的不对称。

对姑娘而言,滴滴打车、美团是司空见惯的网络工具,可以享受便利和低价,但在父母的认知里,显然对网络工具存在本能的抗拒与排斥。

三是每一件新事物的诞生,对父母而言都是一次挑战。

我们自己尚且无法做到“主动走出舒适区”,何况我们的父母呢?

四、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我们每天都在忙着自己的事业,忙着自己的孩子,以为每周打几个电话、年底买些礼物回去,就是最大的孝顺了,难道你不认为,这样的方式更像是一种套路么?

随着孩子的到来,我们恨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子女身上,却恰恰忽略了对父母的关注,而他们,却总是表示理解,没有一句怨言。

是的,我们成天都在说,要富养孩子,甚至有人会提出,要富养妻子,但问题在于,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其实真正该富养的,恰恰是我们的父母。

有人说,父母在乎几块钱,是贫穷思维的典型体现;但时光无法重来,即便是贫穷思维,也是已经形成的认知模式。

问题在于,作为子女的我们,能不能通过富养父母,让他们有更多的见识与底气,去发现更多的美好,而不去在乎那几块钱呢?

我至今记得一个故事。

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培训师,他每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但他每次坐飞机去另外一座城市讲课的时候,总会带上自己的父母:他白天讲课,父母则结伴到这个城市走走看看;傍晚课程结束后,他会带着父母品尝当地的美食......

天长日久,他的父母见识多了,也相信儿子的实力,心甘情愿地被儿子“洗脑”——觉得光阴短暂,过好每一天更重要,这才有了不将就的底气和豪迈。

这位培训师,就是“富养父母”的典型。

他说,其实哪个人不知好歹不懂享受呢?如果父母情愿放弃享受为了几块钱斤斤计较,最应该反思的,其实是做子女的我们。

就像《奇葩说》里马薇薇说的那句话一样,父母的“真心”并一定是真话,也可能是情话呀。

五、

富养的第一个层次,在于我们要学会自食其力,不让父母担心。

独立是每个20岁上下的年轻人必须去解决的第一要务。

富养的第二个层次,在于积极倾听。

什么是积极倾听?

像对待你的孩子那般,从父母所说的话里,寻找到积极的成分予以鼓励并加以正向强化,你的父母会越来越好。

比如有个朋友告诉我,他的父亲曾经无比排斥智能手机,并且一再告诉他,不要浪费钱给他买什么智能手机,对他们而言,一般的手机功能就够了。

但是,我的朋友依然从父亲的话里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

事实上,退了休的父母越来越害怕与社会脱节,他们之所以说出一些违心的话,有很多是在替子女考虑、不希望给子女带来麻烦和负担。

后来朋友不啻重金,给父亲买来一部性价比不错的手机。

从此,他似乎又看见了父亲年轻时不甘落后的模样,他说父亲学的很快,以至于现在的老爷子出门,也习惯了不带现金,都会拿起手机扫一扫,很多人都夸这个老爷子挺潮,老爷子更是乐此不疲。

朋友突然觉得五味杂陈,曾经伟岸能干的父亲如今却像个孩子一般,对于网络时代的各种新事物有着惊人的渴望与求知欲——这是他从来没有想到的。

富养的第三个层次,在于切实考虑父母的处境,为他们排忧解难。

比如发帖的那位姑娘,在遇到和父母的冲突时,比较成熟的做法并不是上知乎寻求帮助,而是和父母坐下来好好沟通。

她可以和父母普及网络时代的知识,告诉他们美团的便利,并且鼓励父母将家里的小旅馆挂在美团上,或许能为家庭收入带来新的生机;同时她可以教会父亲如何利用滴滴打车揽客接活,今后再也不用再冒着风险开黑车了。

第四个层次的富养,也是我们很多人奋斗的目标,那就是用当年父母对我们的态度,用心照顾他们,带他们开拓眼界,不与时代脱轨。

比如我认识一位旅行社的老板,他创立旅行社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父母在有生之年,让他们见识到更大的世界。

后来的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每年他都会组个老年团,带上自己的父母一道,游遍世界的大好河山。

在他开旅行社的第八年,他的母亲面带微笑离开了人世,临终前老人不断地和身边人念叨说,自己有个好儿子,她感到这一生没有白活。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之所以要拼命工作,就是为了像当年父母对待我一样,去对待我的父母;在他们有生之年,陪着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心愿。

六、

在《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前言里,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总有一天,父母总要离我们而去。大部分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依然愿意让自己回避于忙碌的劳作之中,直到一天事实的真相摆放在自己面前,此时的后悔与遗憾又怎能弥补内心的惭愧与愧疚。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过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场作家、生涯规划师,领英中国(Linked-In)专栏作者。文章聚焦职场、心理和个人成长,以情感真挚、思维缜密、条理清晰等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马拉松Mara:一会儿说女孩要被富养,一会儿说老婆应该被富养,一会儿又说父母要被富养。都TM停停吧,一个月拿几个钱在这里富养这个富养那个的
  • 梅城苏:看完之后,真的好感动,能够这么透彻的去讲述如何与父母相处的文章,我第一次遇见。像这样的文章更应该放到学校的教科书里面,并且是重点课文才合适,学生时代更应该学习的不是像古诗词,文言文,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做人,在每个角色上都称职,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学习诗文辞赋。
  • 伊泽冠铭:趁我们还没有到惭愧的年纪,赶紧努力了
  • 7553cc7bacf2:感谢作者,我将与时代同步!
  • 吴侬暖语sym:孩子大了,我们老了,而我们的父母更老了。看着病房里病床上躺着的老人们,看着他们忙碌的孩子们,看着点滴静静地输入母亲的身体,看着进进出出的护士,不由百感交集。时间掏空了父母的身体,以至于使他们缠绵病榻,年轻时他们也曾意气风发过,生活把他们磨成了这样,而他们把我们拉扯成人。所以别责怪他们越活越像个小孩,且把他们当小孩养着,一如当年他们养你,别管富养穷养,且用心养,尽心尽力养。
  • 08d54ba9ca72:这篇文章写的好!!!很多人就知道养孩子,不知道养父母!这里的养包括经济和精神!不是父母不愿意享受,是因为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把什么都给自己的孩子,不愿意麻烦孩子,不愿意给孩子带来负担,可是很多人心里忘记了,不懂父母的这份恩情!我向往带父母遨游世界,我也一直为之奋斗!我们家能力有限,很多人愿意生二胎,而我不愿意!因为我不想在此生亏待我的父母!!!!没有来世,只看今生!孩子重要,父母更重要!!!!大家应该觉醒吧!!!
  • f2b4fd78bf6b:我自从教会我妈用智能手机后,天天抱着玩,和家人沟通也少了,反而适得其反,饭也不好好煮,家里乱糟糟的也懒得收拾,严重影响了家庭生活,还不如不改变呢,我的初衷只是想让她业余娱乐放松一下,上一辈的人适应的生活和思想还是别改变吧,毕竟那个时代造就了这么一批人
  • 眼泪_:谢谢作者,你的第一个层次让我豁然开朗,第二个层次,我正在努力,第三个层次不现实,就是有那么些父母拒绝接受网络,不愿去使用网络的便捷,很心塞,你和他讲,他不反感但就是不接受,
  • 5d81cf91e6e7:现在的年轻人除了生存压力特别大,生活上还要承受玻璃的父母,
    08d54ba9ca72: @o一丝不挂 很多人知道生存压力大,还要生二胎,从来不顾及父母!心里想都没有想下父母的未来!!!
  • 乌托邦_:深有体会……诶
  • a9b03bf1a698:作者一定没有一个年轻时领导几万人的厂子并且坚定认为世界上只有自己是对的 坚决不相信自己与社会脱节了的爸妈
  • 后海冲浪手VHDL:确实是赚钱不易,父母怕追不上子女的脚步,学着玩微信,用智能手机等,子女应该多些关怀,不要去责备他们。
  • daochun:随着年龄的增大,认知的退化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会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只愿意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保护自己。
    本文值得以下人群细细品读:
    觉得父母固执,难以沟通的人;
    心疼父母,却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去爱的人;
    希望独立,想冲破父母桎梏的人。
    父母也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到我们自己。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也是一种层次的提升。
  • 4e2caf4ef62f:不完全是这么回事,糟心
  • Pollyanna77:要加油成长 快点独立
  • c6a6fb7f69ed:剖析的很透彻,没钱给赞,评论手动赞一个👍
  • 3ff9e7cd410d:我老公没结婚前出差带着父母去旅行 我婆婆的确是比我妈妈更舍得花钱 不服老
  • b97d8126e0ff:发帖女孩才上大学,还有个小弟弟,她的父母能有多大,算老人?难道大家没看出这点吗
  • 0917c9fa760b:哎 说到底根源是因为穷 如果财务自由 不存在在乎的小问题
  • 希希的思与行:和我的想法一致,我也是这样想,但是您表达的很清楚。。。
  • 聆音1996:自己尚未独立,有什么资格责怪父母。
  • e121dafe42bc:曾经要教我爸用电脑好让他看电视,他嫌麻烦,于是换成了智能手机,可是不会不愿意学打字,就学会了斗地主,看小说,跟我QQ视频😂
  • 5813a528772b:父母是文盲级的怎么办呢?教会特别难,有些道理很难跟他们说通
    段无枫: @初步觉醒 教会了我妈发语音,但是教不会我爸
    清溪泻雪: @初步觉醒 清溪泻雪: @初步觉醒 😂😂😂文盲级是什么程度,我妈不会打字,拼音不好,我教她微信发语音
    5813a528772b: @初步觉醒 哎,我也还没成长为可以富养他们的水平。我们还需努力,可是他们没时间等,我想不少人是跟我一样的状态吧,生活是残酷的,我们还需心怀希望。
  • 卢绮珊:被这样的父母养大的孩子,很难不看重金钱吧,然后又是她父母的轮回
  • 黄黄82:个人出差可以报销。带父母一起飞来飞去,这个经费,一般人可真做不到。
  • 42bb52519658:我只想说一句:我们对父母是有价的,而父母对儿女是无私的!感谢作者!
  • 简单暖儿:想对作者说声谢谢,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举着钱是挣的,只有花光才能挣得更多,让习惯节俭的父母一度成为矛盾的对象。他们的做法与思想却是有需要改变的地方,但是这个需要的是理解与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指责甚至是鄙夷。我想说没有父母当初的节俭,哪有现在活蹦乱跳的你。我们要学会的是用自己的行动与思想感染他们,爱护它们,而不是横加指责并觉得父母的行为羞耻。
  • 陈奕蓉:很对,但前提要有能力富养,就像养孩子一样
  • 燕倚东风一缕寒:很感动,写得也很真实
  • longlong8612009:父母永远是我们应该报答的人,应该要学会乌鸦反哺。
  • Pearl绍群群:写的好👍👍👍
    所以现在要好好努力,才能富养父母
  • 雪韵_莲心:要与以色列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就代沟可以缩短
  • 践行哲:最好的陪伴是让父母和我们一起成长。
  • a5851236e5e0:我还没长大,母亲却不在了💔
  • 41ef29c41e27:不错呢,有条理,xue学习了
  • 江边独钓:感同身受,我的父母就这样。文章写得很走心,有共鸣!
  • 一霏姐姐学写作:我今年五十岁了,不要让那些我曾经看不上的习惯出现在自己身上。
  • 尘微爱学习:人民日报好像也有一篇类似的文章:smile:
  • 天天炒饭:必须赞一个
  • 不二珊:受益
  • 苍黄岁天:“是的,我们成天都在说,要富养孩子,甚至有人会提出,要富养妻子”。 如果一个人被这种无脑流的宣传标语洗脑,还天天振振有词的说什么什么理论,我也只能说,你的孩子和妻子也就那样。 培养孩子从来不是所谓的富养就可以成功的, 而所谓的富养妻子,不过是一些所谓的女权婊或者貌似女权婊的无知男人的口号而已,更有甚者,就是网络上一些无良的媒体为了你口袋里的那几两银子而在所有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不断的放水而已,我们可以更多的看到的是微信朋友圈那种无脑的宣传,什么样什么样女人都自带烧钱属性,奶奶的你为什么不去烧银行。很抱歉,爆了粗口。
    我相信,看来这篇文章很多人又会去各种带父母出去旅游,各种买买买,如果还只是无脑流的这样做的话,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又流于形式了。
    苍黄岁天:@瑞琪瑞自愈学践行者 呵呵了,你完全没有看懂我说的。
    我给你说吧, 我妈在我两三岁的时候去世了, 后来有了后妈。 我大学毕业后给后妈买人参都是按斤买的。 你说我怎么对待父母?
    08d54ba9ca72: @volcanol 你怎么对待你的父母????呵呵!感觉你很偏激-好的东西要提倡!不是吗?
    08d54ba9ca72: @volcanol 富养指的是精神富养!可是很多人都让自己的父母处在孤独,焦虑,担忧中!
  • 寒止止:我也曾说过我50出头的老父亲,老顽固,竟不知这会刺伤爸爸的心。好文章,像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那样,照顾现在的父母,提醒了我。
  • 亦橙:其实他们只是深爱着自己的子女且没有安全感地活着
  • 琪凯:666
  • 柯_蓝:写出了当下很多家庭存在的现象,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 面包不打烊:引人反思……
  • 叮宕:父母在乎几块钱怎么办?学学p2p的骗钱销售,天天拿本北大出的货币银行学的书(利用父母这一辈对北大的蜜汁……),天天给他讲,终有一天,父母会意识到,妈的m2增速14%,gdp才7%,我这点钱不到7年就贬一半了,还在乎这几块钱干嘛,赶紧花了……
    叮宕:@REA1_B3AN 是,我们国家的m2增速错不多就是13、14左右,gdp今年上调了预估,在6.7左右。
    叮宕:@REA1_B3AN 你说7年贬一半吗?不信可以买本北大的货币银行学的书……哈哈。
    BBBBean:@叮宕 我想问是真的吗(」゚ロ゚)」
  • YuanshanTan:读过了,收藏了本文,我愿意这样被“烧脑”——生而不易,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来人世走这一遭,都是直播,而没有彩排。孩子在成长,做父母的也在学习怎样做个好的家长。正如文中剖析的那样,在消费、认识和心态等很多方面,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代沟。怎样来面对这些落差,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是经营好家庭关系的关键。感谢作者,辛苦了!祝福秋安!:blush:

  • 471a56559c88:受教了。
  • AlienFocus:说的很好,也转变了我的一些思维
  • 我非苏秦:恩,有道理
  • 装甲兵_3725:是父母把我们带入世间,身上所有皆为父母所赐,无论我们贫穷与富有,我们都应报答其生育和教育之恩。😭
  • 情鱼: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感受不到父母有多依赖我们,而我们在急着独立!父母在时,我们尚有来路,父母不在,我们就只有归途。
    情鱼: @墨水兰蕙 所以,我们也要知道父母一直都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来爱我们,有时候,他们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爱
    墨水兰蕙: @娇宝儿姑娘 “父母在时,我们尚有来路,父母不在,我们只有归途”莫名戳中泪点
  • AA跃跃:让父母更多感受现代文明,接受新鲜生物,体验新生活,这种孝才是真正的孝,与时俱进的大孝之道。
  • 乌云goaway:长大了,你却变老了。我有些时候宁愿一个人孤独的生活,也觉得和你一起生活累并且琐碎。也渐渐发现你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像个孩子。莫名的心里有些抗拒和难以接受。小时候是我依靠你,你丢下我,现在是你依靠我,而我却想要逃离。这篇文章不错。让我又重新审视中老年的身心变化。我要越来越独立,直到让你们放心。
  • 06895170bce8:老人喜欢说反话。
  • 紫螳螂:分析得头头是道,鞭辟入里。👍
  • 6dd450ad1ce8:这个社会就是关注老年人太少。感谢作者这样的文章。
  • 无天魔尊:写的非常棒😊😊。
  • raisingstar:写得不错,看懂了!
  • 787ad31676ff:说得很好😌我觉得沟通才是建立感情的桥梁
  • efe8672753be:对对,有的父母才应该被富养。
  • Nacy2:👍👍👍👍
  • 87dd41613bba:真的应该好好的和父母沟通
    用心对他们

本文标题:在乎几块钱的父母,最应该被富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xr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