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也许这个词仍不足以形容我现在的感受。
重读《追风筝的人》,本打算整本读完之后再做读书笔记,可看到第七章,哈桑遭受的凌辱,重重的压在我心里,有些喘不过气来。
哈桑是个忠诚、正直、勇敢的哈扎拉人,也许这几个词远远不足以形容哈桑的优秀,但他是个哈扎拉人,他是普什图人的奴仆,仅此,便足以掩埋他所有的光。
当时阿富汗的伊斯兰教分为逊尼派的普什图人和什叶派的哈扎拉人,《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故事正是普什图人仍在迫害、剥削、杀戮哈扎拉人的时期,这便是哈桑悲剧的源头。
在那个破旧的小巷子里,哈桑坚守着那只蓝风筝,宁愿自己遭受了凌辱,只是为了阿米尔少爷,那个他奉为“朋友”、奉为兄弟、奉为全世界的人,那一句“哈桑,把他带回来”,它是少爷的战利品,是属于少爷的,他要把它带回去。
阿米尔躲在拐角处,他看着哈桑对他的忠诚,看着哈桑遭受凌辱,哈桑的眼神,让他想起了“待宰的羔羊”——那迫在眉睫的厄运,是为了某个崇高的目的……
阿米尔逃了,他害怕阿塞夫,他害怕受到折磨,他害怕哈桑的牺牲,那一刻,他在心里为自己的逃跑做出了解释,他完成了对自己行为的认同:
我逃跑的真正原因,是觉得阿塞夫说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我还来不及抑止,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来: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
“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最终,阿米尔将一切归咎于他哈扎拉人的身份,他只是他的哈扎拉人仆人,牺牲一个哈扎拉人来换取爸爸的爱,这一切是值得的吧。
自此,为你,千千万万遍,成了阿米尔背负一生的诅咒。
仍是觉得压抑至极,初次阅读这本书,已有些久远,唯一的印象只有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再重读时,才感受到这句话,重的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要怎样的一生,才能弥补这一次的过错。
去吧阿米尔,去寻找那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