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话豆

作者: 笔趣横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19:21 被阅读0次

    很喜欢吃豆。春天的蚕豆,夏天的毛豆,绿豆,秋天的豆荚,还有冬天的赤豆,黑豆。一年四季的豆芽等,可以煮饭吃,炒着吃,爆着吃,最多的可以当菜吃。

    喜欢的原因就是它们是一颗颗,一粒粒果实,色彩缤纷,嚼着香,吃着嘴里一粒是一粒,饱满,踏实。

    读过古代许多诗人,词人关于赏豆的作品:

    南宋词人杨万里写有咏蚕豆的诗句:“味与樱梅三益友”,说明蚕豆是与樱桃、梅子同时上市的。如今蔬菜大棚里四季如春,加上物联网越来越发达,从海南和广东过来的“客豆”,元宵节后不久,就迫不及待地纷纷造访。本地产的蚕豆则姗姗来迟,进入厨房几乎要相差三个月。然而它豆荚饱满,豆粒糯软,用葱油生煸,就成为一道难忘的家乡风味。

    诗吟豆子,最有名的要数曹植七步口占的那首五言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小时候父母教我们念它,后面总是加上一句:兄弟姐妹要互相谦让,和谐相处,就比如豆荚,生于同一根须,同一父母,只是大小而已。

    诗作以寻常所见的豆子,比喻血肉相依的同胞之情,形象而又深刻。

    黑豆,貌不惊人,苏轼却写下“地碓春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于酥”,使它散发出墨玉般的光泽。

    黑豆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具有黑金般的魅力,参杂一些黄豆一起打成豆浆,每天一碗,可以补充许多微量元素。

    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最受恋人们追捧的。连红豆都能懂得相思,何况是人呢?记得刚刚踏入工作岗位,同事出差带回来几株红豆,插在花瓶里,不去管它,也没有放水,竟然放了大半年,忆旧是红得发亮,颗粒饱满,稳稳地站立在枝桠上。红豆象征着爱情,友情,亲情的永恒,经得起天长地久的考验。

    孟淑卿的诗“豆花雨过晚生凉,林馆孤眠怯夜长”,因豆花预示的季节变换,让自己心底生出凉意,增添了一份长夜的孤独感。

    魏晋诗人陶渊明的《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短短四十个字,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地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如果任由其生长,野草就会盖过豆苗,因此需要除去野草荒秽,一直忙到披星而归。

    诗人通过这首诗,说明种豆的辛苦和不易。更是泛指做任何事情,要想做到极致,都是需要“披星戴月,躬耕劳作,衣湿不惜,使愿无悔的”。

    种豆不易,吃豆也是颇有讲究的。本地蚕豆上市只有7天,168小时,分分钟都在是年华老去的节奏。

    美食作家食家饭这样写道:“上海人对本地豆的爱是:你应市一个礼拜,我就不离不弃吃足七天。”

    本地蚕豆的豆荚里只有两粒豆,很少有三四粒的。

    “青皮绿肉,自带腰身,剥开豆荚,可以看到”双胞胎”仍在呼呼大睡,而且是睡在‘丝棉被头’(指豆荚内毛茸茸的内衣)里的,仿佛贵族血统,一脉相传。”上海作家沈嘉禄饱含深情地这样形容本地蚕豆。

    老一辈的本地人吃蚕豆,特别讲究:

    现剥现吃:否则经过空气氧化会变老;

    剥豆不碰到手:“因为手汗也会让蚕豆变馊”。他们是洗净双手,开始剥豆。拿起一节豆荚,双手一扭,翠绿的豆子就从软绵的衣胞里滚出来,圆润,滋润,鲜嫩;

    等全部剥完后,再洗一下手,把豆粒上易发涩的嘴芽挑去,就可以下锅烧了。

    还听老人说,蚕豆不能炒,一炒皮就厚了。所以爆香葱花后,倒下蚕豆,就放水,调料,闷盖煮八分钟,显嫩清甜,软烂糯酥,自带香气和鲜味,一个人就能吃半碗。

    等蚕豆老了,可以烧豆瓣酥,发芽豆,还可以做五香豆当零食吃。

    春天来了。

    这是一个爽朗可爱的春天,既没有风雪,也不是变幻莫测

    这是一个植物、动物和人类皆大欢喜的好春天。

    永远着迷于春天,花香令人心动,风里夹着温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日话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of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