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娱乐至死”

作者: 李BOBO | 来源:发表于2016-11-12 23:49 被阅读171次

三年前的一篇旧文

1.


《娱乐至死》是我早些时候看过的一本书,内容大体是作者称赞和缅怀用文字进行思考的“印刷机时代”,同时批判娱乐盛行的“电视机时代”因为在后者之中,人们所接受的信息是碎片化和零散化的,电视娱乐节目更多地是刺激观众的感官,而不是他们的思考,于是,在人们不断的开怀大笑之中,整个文化也逐渐流于轻浮,暴躁,外显而失去内涵。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兴奋不已,仿佛因此为自己的不善言辞一下找到了强有力的辩护理由:“瞧瞧这个张牙舞爪的世界吧,他们能说会道,他们侃侃而谈,他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可是,在他们小丑式的表现里面又带有多少真正的价值呢?”接着,我便越发心安理得地做一个沉默的人,安静地过着自己沉默的生活。

但是,这种自我安慰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娱乐至死》所给予的慰藉马上被后来偶然翻阅到的《纯粹理性批判》给拦腰斩断。我还记得当时在阅读这本巨著时,那些原本亲昵的文字一下子变得陌生,它们冷峻得仿佛坚硬的磐石,不由得人们去轻近。咀嚼与消化?更是无从谈起。我曾经把这个问题归为译者的翻译,作者的表达,亦或是那些深邃的思考本不应该用文字的形式来表现。但是,最终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其中真正的原因是:它们对我来说太难了…………

那一次艰难的阅读体验让我突然意识到也许自己也是一个“娱乐至死”的人:当我在藐视他人沉溺于五彩缤纷的感官世界而不愿进行静谧的思考时,似乎我自己也是更本能地倾向去理解简单的书籍而不是深奥的内容,更愿意去阅读直白的短句而不是复杂的长难句……倘若每个人都是这样“趋易避难”的话,那么,那些以“沉默”和“思考”自诩的人们是否还依旧有资格去责备这个社会的浮夸与雀跃呢?

由此,我突然回忆起早些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说是在印刷术推广之前,曾有人反对过它的推广,理由是唾手可得的书籍将导致人们智能怠惰,学习荒废,心智被削弱发展:从此人们不必聆听先贤的教诲,不再虔诚谨慎地对待知识,因为知识从此变得唾手可得,所以,书籍是对知识的一种亵渎。

这种对于事物变得越发简单的担忧在我看来无疑和《娱乐至死》里对“电视机时代”的批判是相类似的,而其中的类似点似乎也在含蓄地告诉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娱乐至死”,我们也许可以得出某些更深刻的结论。

2.


在前年的旅行过程中,我经常在问路时碰见一些不相信我在徒步的人。当时我特别疑惑——单车,火车,汽车,飞机,火箭,我发觉这个世界发展得越来越快,也变得越来越快,同时,人们却好像忘记了怎么让自己慢下来,也变得不相信自己能够慢下来——我们的先人原本是靠双脚走出那片荆棘的,但是为什么到头来,后人却反而不再信任自己的双脚了呢?

后来我才发觉他们不信任的理由不是觉得徒步“不可能”,而是觉得徒步“没必要”,因为在已经有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人们还有什么理由要去选择一条艰难的道路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开始追溯自己当时徒步的原因。我发现当初徒步的理由就是这个行为本身,我就是想“徒步”,我就是想通过“徒步”来体验某种新的感受。但是,倘若我当时的目标仅仅是“要到达目的地”,我还会选择徒步这种方式么?(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是以搭车完成自己的旅行的。)所以,这让我不得不再重申一次那个严肃的提问:如果不是为了那个“行为”本身,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选择那个更艰难的方式?

现在还会有多少人愿意通过写信交流而不选择通信工具?还有多少人愿意每天走路上下班而不是使用交通工具?还有多少人愿意担水洗澡而不是使用淋雨喷头?还有多少人愿意生火烧饭而不是轻便地打开煤气灶?还有多少人愿意用笔算或者心算的方式来计算数字而不是简单地按几下计算器……

我想,对于上面的那些问题,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都是“不愿意”。因为在“不愿意”这个答案背后,隐藏着一个胁迫他们的,强大无比的,无法被反驳的理由,那便是人类的天性: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变得更加的简单与愉悦,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比起以前能够能加自如地去完成想要做的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科技的发展才能源源不断地从科研的层面进入民用的领域,并且一直生生不息……

3.


所以,在我看来,“娱乐至死”这个问题的重点不是我们“要不要”批判娱乐,抵制娱乐,而是我们“能不能(有没有能力)”这么做?因为任何涉及到“应该”或者“不应该”的问题都是建立在“能”与“不能”之上的。只有当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谈论是否“应该”做那样的事。

也许对于个人而言,有人依旧可以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喜爱阅读,并且过着独善其身的“印刷机时代”的生活。但是对于整个人类而言,他们是否能够持久地停留在一个更加晦涩,艰难,劳累的时代呢?

倘若人类无法规避掉“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的趋势,那么“娱乐至死”便成为一种事实。于是,对于娱乐的批判和指责似乎也就沦为一种无力的指控,它的意义大概就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的缅怀以及最终迫不得已地承认这个事实而已了。


PS:封面截图来源:http://image.slidesharecdn.com/amusingourselvestodeathfinal-141106144634-conversion-gate02/95/amusing-ourselves-to-death-1-638.jpg?cb=1415285270

如果你文中的一些内容对你有启发,也欢迎分享给你觉得应该分享的人。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激励,也有助于你看到更多我的思考梳理:)

相关文章

  • 不可避免的“娱乐至死”

    三年前的一篇旧文 1. 《娱乐至死》是我早些时候看过的一本书,内容大体是作者称赞和缅怀用文字进行思考的“印刷机时代...

  • 如果你现在很消极没动力,不妨来看看这几部电影吧!

    娱乐至死的时代,电影是承载娱乐的工具,不可避免地随大流充斥着各种爆米花式快乐。 但也存在良心电影,带给人们的不是简...

  • 娱乐至死

    将娱乐进行到底?娱乐至死?还是娱乐致死? 进入电视时代是不可避免的文化进程,我现在还记得村子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的情...

  • 《娱乐至死》——放弃思考

    《娱乐至死》一书,书名曾被直译为“把我们自己娱乐至死”。说娱乐至死时,我们可以把致死的原因归咎于娱乐,把我们自己娱...

  • 娱乐 至死

    开心,到死。 选择一种死法,当然开心至死最好。 开心法,有多钟。 娱乐,最好。 两性,交合。 如膝,似胶。 不可,...

  • ...

    娱乐至死

  • 2022-11-26

    娱乐至死

  • 警惕娱乐至死 守护人性良知

    【圣心塾琐言】 娱乐至死是新媒体时代催生的恶习。 娱乐至死是内心野性的无底线宣泄。 娱乐至死是对人性良知的渐进性窒...

  • 2019-01-26

    喜欢这样堕落的生活 娱乐至死 堕落至死 很好啊

  • 娱乐至死!:《娱乐至死》书评

    现在是一个信息空前庞大的时代,每天一起床,各式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打开手机,一天的行程都被各种各样当然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可避免的“娱乐至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aq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