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在史书资料给我的印象中,决定历史走向和发展的往往是那些大人物,他们用扭转乾坤的大手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建功立业。但实际上的很多时候,历史被很多小人物不经意的举动或想法,逆转了本来的走向,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在一般人眼中,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都是些大人物。比如玄武门九将中杀死李元吉的尉迟敬德,关闭城门的张公谨等,同时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谁能够想到小小的七品计时官,太子宫率更承王晊,看起来微不足道,却能够用一句话引发玄武门之变呢?
01
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
李世民在唐朝初期冲锋陷阵,立功无数。被逐步晋封为秦王、天策上将。随着李世民地位的日益提高,与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的猜忌日深,两派势力集团之间水火不容。
公元626年,东突厥侵犯唐边境,数万大军南下包围了乌城。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并抽掉秦王府中精锐作补充。
太子宫率更承王晊,偷偷到秦王面前告密,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计划和盘托出。李建成原计划与李世民在昆明池为李元吉饯行,借机控制秦王兵马,伏兵刺杀李世民,并把尉迟敬德等人全部坑杀活埋。
依据此消息,李世民和众人下定决心,决定先发制人。
本年的六月初四清晨,在皇城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流血政变。
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成为新任太子,并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即位后的李世民,开疆拓土,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02
02冲突发生在玄武门,较量更多的是在玄武门之外。
在对人才的吸引掌控方面,李世民和李建成已经分出了胜负。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在围绕着军事力量这一主题做文章,但仍无法撼动李世民的核心武装成员。事变之前,李元吉曾以重金收买李世民的心腹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不为所动。
李世民就思虑周全,目光不仅局限在武装人员力量方面,文臣方面也极为重视。李世民手中,有名的文臣就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除了身居要津的达官显贵之外,能够发挥特殊作用的小人物也会投入很多的心血进行拉拢。而且小人物往往不受重视,一旦有人垂青自会感激涕零,更会忠心卖力。
比如收买了太子宫纠察署主任秘书(率更承·从七品上)王晊作为内线。昆明池刺杀计划就是由王晊传达给李世民,李世民据此消息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
03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进行告密,王晊自身负担的风险非常大。李世民等人能根据他的消息决定发动不能回头的流血政变,对他的信任也是非比寻常。
王晊的作用不在于舞刀弄枪,信息传递也至关重要。没有他,李世民就难以看清敌我的形势,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或许等着他的就是昆明池宴会上的屠刀。王晊可以说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功劳最大的一位。
参与事变的玄武门九将,在事后都得到了封赏,功名利禄享用不尽。但王晊不仅没有受到封赏,也再没有他的其他任何下落。寻遍史料,也仅在玄武门之变相关的章节中,出现了那么一两回。
这就很是奇怪了,如此重要的人物,怎么就凭空消失了呢?
是像范蠡,预感到大事不妙,一走了之?还是如许攸,带着所有秘密被杀掉?
事变后,太子和齐王的手下、后代被以连坐的名义屠杀殆尽。王晊身为太子宫属官,又不曾出现在以后的历史中,有无可能被被顺道一起收拾掉了呢?
03而且李世民也是个狠心的帝王,也曾屠城杀子。估计王晊和李渊的起兵功臣刘文静一样,最后也落得个兔死狗烹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