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六亲不和有孝慈”

作者: 橡木桶 | 来源:发表于2023-03-26 21:22 被阅读0次

    18-3“六亲不和有孝慈”出自《道德经》第18章,意思是说,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出现纠纷,通常是因为孝慈过度。

    六亲是是指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感情,是家庭伦理中最为亲切的关系;孝慈是指对长辈的敬重和孝顺。孝慈是人之常情,家中常态,本身并无大碍,如果过分强调,就会引发六亲之间的纠纷,因为孝慈都是情感表达,没有明确的和具体的标准,兄弟尽孝应该凭能力还是要平均?,夫妻尊老应该一样还是要酌情?长辈慈爱应该一视同仁?,还是锄强扶弱?这些都是问题,也是引发六亲矛盾的事情,更是造成关系复杂的原因。

    六亲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也是最微妙的情感事物,更是最敏感的心态结构,很容易反目为仇,很可能酿成人伦惨剧,很普遍发生纠纷矛盾,即所谓爱之深则恨之切,亲如蜜则仇似海,所以,长辈要谨慎,不要在获得孝顺和释放慈爱的过程中,制造使六亲不合的状况和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淡化孝顺和慈爱的事情。

    儒家思想鼓吹百善孝为先,看似美好和高尚,实际虚伪和愚笨,把孝顺抬高到了社会伦理的最高位置,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复杂,虚伪和纠纷;经常出现忠孝难全的悲剧和溺爱惹祸的苦难。孝顺和尊老有本质不同,仁慈和溺爱有天壤之别;孝顺是唯古,唯老和唯长的观念体现和文化符号,在原始的,农耕的和蒙昧的社会中尚有一些积极意义,但在现代的,市场的和文明的社会中属于极度腐朽,高度危险和强度损害的作用。

    老子从客观唯物的观念出发,深刻洞察了孝慈的危害,忠义的不妥和礼数的败坏,明确指出了孝慈是造成六亲不和的原因,是危害人际关系的要素和纵欲豪情的特征;从而倡导人们尊道积德,顺其自然和符合实际,不要夸大情感,不要泛滥心意,不要违背客观。

    养儿防老是愚昧的自私自利,敬老获遗是庸俗的唯利是图,因为养育后代是生物的自然属性,责任和义务,不应该谋求任何私利,尊老养老是人性的社会责任,回馈和报答,不应该谋求任何奖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3“六亲不和有孝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ra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