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三: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
新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
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的问题:
1. 强调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却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学生因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主观性偏差,老师必须加以引导和纠正。教师既要激励学生进行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尊重人文主旨并追求共通见解,正确处理一元标准与多元解释、个性解读与文本原旨、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通价值的关系。
2. 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即自主建构,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即价值引领。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3. 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完整的教育既需要表扬,又需要批评。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结论明确地加以纠正,使模糊的概念得到澄清,让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174-1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