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

作者: 会飞的双鱼_zll | 来源:发表于2023-01-18 12:38 被阅读0次

    文/双鱼

    时光匆匆,转眼又一年。小时候过年的情形,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平时的月份,习惯用阳历记时间,独进了腊月,思维自动地便习惯改用农历计日了。总喜欢翻翻挂在墙上的日历,看看今天是腊月初几了,算算还有几天过年。

    民间有句哩语: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喝完腊八粥,吃过腊八饭,年的脚步一天天地近了了。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吃年糕,“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灶王爷是一家之主,职守了一年,这一天要回天宫述职。为了防止灶王奶奶乱说话,人们在吃年糕和糖瓜时还不忘用粘粘的糖稀和年糕粘住灶王奶奶的嘴,请她“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腊月里,总能稀稀拉拉地听到鞭炮声,随着鞭炮声越来越响,年的味道越来越浓。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春联,三十,要蒸包子,做各种面食,老家还有大锅炖肉的习俗。满满的一大锅肉,香气四溢,远远地便能让你流口水。小时候觉得过年真好,因为平时的零食少得可怜,唯有过年时方能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花生,瓜子,糖果,点心,应有尽有。

    一进腊月,也可以说一进冬天,主妇们闲不住,做新鞋裁新衣,采购年节吃食礼物。尤其是腊月最后那几天,母亲脚不沾地,使出浑身的解数,忙着做过年的各种吃食。

    当然,最开心的是小孩子们了。放了寒假,有的是时间玩耍,最开心的还要数春节前那些天。和春节后随着大人们四处串亲访友的热闹不同,反而是年前那几天的忙碌更让人难忘、开心和充实。

    那时,家家户户帖的春联多是求本家的能写毛笔字的长辈亲手写的。父亲总是买了红纸,算好了对联要写几幅,福字要几个,横批要几个,裁好,让哥哥拿着,去本家的叔叔那里请他帮忙写上几副。象什么“人口平安,出门见喜,福水进门,抬头见喜”之类的吉祥话,叔叔要写上几十副甚至一百多副,而且是免费的。有时候乡亲们过意不去会放下盒烟,有时候还会是很便宜的酒,以表谢意。其实父亲也能写的,父亲的字自成一体,但父亲从不写,父亲要忙碌自家的事情。我们虽不会写,但春联却能背下来不少。

    帖春联,用的是面粉熬成的浆糊,用排笔大刷刷好,然后父亲拿着一张张地帖到门上,门框上,墙壁上。我们的任务则在一旁听指点着父亲帖得是不是整齐。那时,那时的房子是土坯房,房檩就在外面露着。家里的屋顶也是要糊纸的,讲究一些的人家便会请裱糊匠糊上漂亮的花纸!

    这项活计不象帖春联那么简单容易,因为是要帖到屋顶上,是要仰着头的,一张压一张,图案还要对得工整,大手大脚干活粗的人不行,于是便请了巧手的老爷爷人称“慢爷”的来家里帮忙,慢爷的手特别巧,会糊各种玩意(老家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外号特别多!)家里还要盛情款待老人家。那时候邻里之间融洽得很,到现在这种温馨的感觉一直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自家的墙壁不需要专门请人,父亲自己帖就可以了。父亲是医生,干活非常细致,记忆中这些本应该是女人干的活,每年都由父亲大包大揽了,母亲只需要调弄过年的吃食便可以了。

    每年我负责贴窗花,那时本家的二娘会剪,花样子各式各样,鲤鱼、小猪,小鸟,二娘手执一把小剪刀,根据不用打草稿,像变魔术一样,一副精巧的窗花便剪好了,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贴好春联,糊好屋顶,粘好墙纸,帖好窗花,整个家里时外外亮亮堂堂,焕然一新!

    年,不仅我们要过,那些已经过世的亲人们也是要过年的,后代子孙们没有忘记他们,每年过年时要给过世的亲人烧纸钱的。用烙子砸纸钱这些力气活便交给哥哥们干了,我们帮着把砸好的纸钱剪开,叠好。初一清晨吃完饺子后,家族的所有男人,都要去祖坟,祭典先人们。最响最大的爆竹,是放给先祖们的,那里是另一番热闹!

    除夕是最温馨最详和的,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炒上几个菜,烫上一壶酒,全家围坐桌前,欢声笑语伴着联欢晚会不断。一年的辛劳和忧愁便随之散去,人人从心底喜气洋洋,此时,佳节同庆,神州共举杯!

    家乡有上供的习俗,也不供奉什么神灵,而是一张写着“天地君亲师”的红纸,帖到堂屋墙壁正中间。天地为尊,其后是君、亲、师!除夕夜,为他们奉上最洁净的供品,敬畏天地,尊亲奉老,是传统,更是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

    年夜饭后便是守岁,哥哥们等不及看完晚会便外面约着打扑克牌玩耍去了。而我,每年总是兴致勃勃地说要陪母亲守岁,然总在鞭炮声中渐渐熬不住而睡去。再睁开眼,母亲已经在忙碌着煮饺子了。

    东方未晓,外面的鞭炮声逐渐响成一片,年,已经迈着脚步,来到了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的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qz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