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让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导致产生双向或者单向的怨恨,这可以说是生活的常态。
工作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事情,尤其是互相没有上下级关系的同事之间,很多职场人对此也习以为常。
到了社会中,情况就更是如此了。那么多不同利益诉求的人,每个人站的角度千差万别,群体之间有时候不可避免会因为缺乏沟通或者缺乏理解而产生各种矛盾。
解决这种矛盾,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除了和稀泥之外。当然,从理论上讲,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以便凝聚共识,但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具备操作性。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自己需要烦恼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哪里有那么多精力去理解别人?去换位思考呢?
能够通过和稀泥的方式化解矛盾,减少对立,已经是最具备操作价值的方法了。
不过,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到达不可调和的层面。这个时候,和稀泥的办法就没那么好用了。面对此种情况,要么把这个问题继续拖下去,要么大胆地对双方利益进行重新分割。而分割利益,总是很容易激化矛盾,且时常不能令各方满意,于是,“拖”字诀就成了最合算的办法。
老胡经常在舆论场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候,我觉得他讲的相当有道理,把事情的几个方面分析的头头是道,不知不觉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但有时候,却完全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给人一种强行“和稀泥”的感觉。这也许就是矛盾的可调和度不同所带来的差别了。
我无意就老胡的具体观点进行评价,毕竟他的水平比我高多了,比辩论水平我一定不如他。但是,必须要承认,有些事情,不是和稀泥能够解决的,强行和稀泥一不小心还会激化矛盾,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要的时候表达出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在这一点上,我感觉老胡没有我看得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