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你给孩子的娇惯,是一剂最温柔的夺命“毒药”

你给孩子的娇惯,是一剂最温柔的夺命“毒药”

作者: 奶爸锐评 | 来源:发表于2018-12-26 20:12 被阅读15次

    前段时间,有媒体曝光这样一个案例。

    在黑龙江哈尔滨,有一名22岁的小伙子,在读高中时,就被母亲送到国外留学。两年后,花了最少200万元,结果竟然连预科毕业证都无法取得。

    回到国内,也天天在家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看到儿子变成这样,母亲痛心疾首,却也一筹莫展。

    你给孩子的娇惯,是一剂最温柔的夺命“毒药”

    原来,自从父母在2006年离婚后,他便一直随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心疼孙子,从来都是宠着惯着,千依百顺,誓言不让其受半点委屈。而离异后的父母,对其也是有求必应,无论想要什么东西,全部无条件满足。

    然而,这些疼爱并没有让他变得阳光快乐,在学校也不与同学来往,性格愈发孤僻。

    离婚后的母亲,事业渐有收获,遂决定将其送至新西兰读书,希望在新的环境中,其状态能有所改善。

    但是,事与愿违。在国外的两年间,他依然没有朋友,整日靠游戏度日。与外界最多的交流,就是跟家人发信要求打钱,甚至疑似患上抑郁症。

    无奈,其在花光200多万元后,被迫放弃学业并被接回家中休养调整。

    谁料,他常年宅在家里,整日玩电脑游戏,甚至吃饭时还要靠奶奶不厌其烦地喂饭。

    事已至此,母亲日夜难寐,甚至也出现了抑郁症状。

    22岁,正值青春韶华。

    可对于家人而言,他却几乎变成了一个废人,成为全家最大的心结。

    他,为什么会变这样?是因为缺爱吗?

    对他而言,虽然幼时父母离婚是一个很大的创伤,但是,奶奶一贯的宠溺、父母对其物质要求的无限满足,似乎也证明其并未缺少家人的“爱”。

    有不少人说,这都是家里钱多闹的,把他放到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家,看他还会不会这般懒散颓废!

    这话,乍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嘛。

    然而,在奶爸(简书:奶爸锐评)看来,不单是有土豪式的富裕人家,就是在很多经济条件并不好的一般家庭,甚至是穷苦家庭里,都有不少父母费尽心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巨婴”和“废人”。

    早在2009年,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就有一位名叫杨锁的23岁小伙子,自己在家中冻饿至死。

    杨锁出生在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父母老实巴交,中年幸得一子,因其生得聪明伶俐且长相甚好,于是对其异常疼爱。大概是希望神灵能够眷顾儿子,将其永远“锁”在身边,于是为其取名“杨锁”。

    你给孩子的娇惯,是一剂最温柔的夺命“毒药”

    可是,好景不长。

    在杨锁13岁时,父亲患肝病去世;五年后,其母亲也因积劳成疾同样去世。于是,18岁的杨锁变成了“孤儿”。

    据同村人回忆,大约在杨锁8岁时,其父母仍不舍得让他下地走路,出门都是用担子挑着。

    杨锁上小学时经常不写作业,老师批评,其父母就会跑到学校去找老师的不是。

    在其父亲去世后,母亲依然宠着杨锁,一点农活都不让他做。一直到自己的身体条件变得很差时,母亲不得已想让儿子帮着干农活,可杨锁根本不干,甚至在不高兴时还会打骂母亲。

    等父母都去世后,杨锁的堂哥带其去建筑工地干活。他嫌天气热,就自己一个人跑回家。

    后来,又有人介绍他去酒店做服务员。可到那之后什么都不做,还要别人伺候他,结果是被老板派人把他送回了家。

    回到家里,杨锁很快就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卖了个精光,开始到村里各家讨饭。

    只要能吃上一顿饱饭,他就回家躺着睡觉,有时能睡一两天,等到肚子饿得不行了再出门要饭吃,有时连出门要饭都懒得去。村里人可怜他,送来肉和菜,可他宁愿在一边放着直到烂掉,都懒得自己去做饭吃。

    衣服从来不洗,脏了就扔掉。就算是大便,也懒得出门,在屋里挖个坑,拉完屎用土一盖了事。

    2009年冬天,一连下了几天雪,堂哥提着饭,拿着被子来看他。结果,发现杨锁已经全身僵硬,冻饿而死。

    关于杨锁之死,奶爸认为,与其说是冻饿造成,不如说是“懒癌”使然;再往深处说,真正的凶手,其实正是他的父母!

    杨锁的父母是老实穷苦的农民,可能大字都不识几个,熬至人生中年,好不容易得一儿子,自会将其视为担负延续家系血脉大任的唯一“命根子”。

    于是,对杨锁的那种“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畸形娇惯心态,在杨锁幼时的成长经历中,其父母的诸多做法细节都有具体而确凿的反映――

    杨锁8岁的时候,父母出门还用担子挑着,不让他走路;上学后,杨锁不做作业,老师批评一下,父母就找到学校;年岁渐长,杨锁有时也试着干活,父母却阻拦,要他玩去……

    凡此种种,其实已经为杨锁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杨锁已死,一切归于沉寂。

    然而,对于哈尔滨这位22岁的小伙子来说,他还活着。

    可是,如果人生里只剩下宅在家里打电脑游戏这一件事,连吃饭都要奶奶来一口口地喂着吃,那么,对于这个社会、他的家人,或者是他自己,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别说对外部世界的意义了,一个人如果连张嘴吃饭、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和欲望都丧失殆尽,那么,他的下场和命运结局也就自不待言了。

    可以肯定,如果其家人不尽快深刻反省、转变观念,及时花大气力对其思想和生活习性进行“抢救式”扭转,那么,这位小伙子的下场也绝对不会比“杨锁”好多少。

    而他之所以能长成这样,罪魁祸首也正是他的家人!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这是1919年10月,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上发出的悲愤一问。

    这一问,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振聋发聩,极具现实警示意义――

    我们具备为人父母的资格和能力了吗?我们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子女?

    奶爸(简书:奶爸锐评)认为,恐怕很多国人都经不住这样的拷问。

    如今,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然而,真正懂得如何教养子女的年轻父母却是越来越少。这不仅不是一个好现象,而且还潜藏着令人忧心的社会风险隐患。

    无论是10年前死去的23岁杨锁,还是新曝光的哈尔滨22岁“巨婴”小伙子,他们代表的,是相同的畸形家庭教育中的同一类受害者。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父母或者他们的家人所担负的角色,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或喂养者!

    他们赋予孩子肉体,却选择性忽视培养使孩子生命健康充实的能力。严格意义上说,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哺育”孩子。

    这种近乎本能的行为,就算是大多数动物,都可以做得到。甚至,不少动物们在训练自己后代的生存适应能力时,那种近乎“无情”般的睿智和坚毅,都要远远超过他们!

    这,无疑是最令人悲哀之处。

    每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本来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突破自我局限,最终成熟独立的过程。

    然而,不幸的是,生活中总是有很多无知的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由于出于过度的“爱”,就苦心孤诣地为孩子制造出一个“温室”环境,甚至为此还无比地自我感动和陶醉。

    他们往往一厢情愿地以为,孩子得到了足够多的“爱”,就一定可以无忧无虑地长大,成为那最绚烂的花朵……

    殊不知,过度的爱和保护,对孩子来说,恰恰是最大的残忍!

    因为,最有利于孩子突破自我、长大独立的真实环境,已经被你给刻意消除掉了。实际上,也就等于自己亲手把孩子发展独立生活能力的本能和欲望,给人为阉割掉了。

    可是,当你们老去,孩子长大后不得不独自面对世界的风霜雨雪时,等待他的,只有被那无情的世事沧桑所淘汰!

    这样看来,你给孩子的娇惯,如果还不是残忍,那又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给孩子的娇惯,是一剂最温柔的夺命“毒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aa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