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发生改变,于是想尽办法去使力、去改变,可是结果并不如人意,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变,有时甚至更加严重了。你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这么努力了,问题怎么还是没有发生变化呢?]
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中,变化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没有长期保持静止不变的有生命物体。对于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而言,变是常态,一个人的问题长期不变,一定是有人做了什么,而使得问题保持不变。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越变越不变的情况呢?
因为这种努力、改变只是第一序的改变,只是改变了状态而已、治标不治本,事情的本质或者这个人本身没有变化,例如一辆汽车是停着的,我把它启动了,这是第一序的改变。这个假期我一直在玩,不想写作业,假期快要结束了,我必须要写作业了,这也是第一序的改变。第二序的改变简单来说,就是这件事情或这个人本身发生了变化。例如我们把汽车拆了,做了改造,改成了轮船,这是第二序的改变。第二序的改变是改变了第一序改变的模式,第二序的改变比第一序的改变更难。
很多人都想要改变自己,这种改变自己是指第二序的改变,但大多数人采取第一序的改变方法,改变的模式还是没有变,问题从本质上也就无法发生改变。例如一个戒烟戒了上百次的人,每次戒烟的起心动念都是为了避免因抽烟问题而跟老婆发生争吵。等老婆气消了,对自己的自责、焦虑减少了,他戒烟的动力消失了,没多久就又开始抽烟了。只要他解决问题的模式没有变,他就还会继续陷入抽烟、戒烟的循环往复的模式中,不可能真正戒烟。
焦虑是现代大多数人的通病,有些人通过知识付费的方式来缓解焦虑,一焦虑就买书囤课,学习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缓解焦虑,这样的学习只是一种低水平勤奋,是很难持续的。等焦虑得到缓解,就开始放飞自我、沉迷于游戏、刷剧中不能自拔,学习抛之脑后。待下次焦虑的浪潮席卷而来时,就又开始自我谴责、暗自发誓:要洗心革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在用第一序改变的方式来解决焦虑问题,用第一序改变的方法试图发生第二序的改变,只能短期见效,过后反而加剧了焦虑,掉进自我攻击的泥淖中,陷入间歇性努力的循环往复中。
最终,你会发现用第一序改变的方式解决问题,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改变,反而维持一种不变。
因此,当问题长期保持不变时,不要急着马上去改变,而是反思一下:自己做了什么才会让问题长期保持不变?换一句话来说,你在第一序上做了怎样的改变,才会使你的问题在第二序上维持不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