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的省会城市太原的市区生活)
儿时的小院子里,住着6户人家,外院3户,里院3户。外院两家和里院两家分别有个孩子出生在同一年,4个同龄的小伙伴,两男两女,我也是其中之一。从记事开始,这几个孩子就一起玩,几家人的来往也是友好频繁的。
儿时美好记忆——邻居家的饭有一件事,是记事以后所有几个孩子都特别喜欢的,那就是平时互相攀比下自己的零食都有啥。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丰富的各种贴满营养成分标签的东西,春天的槐花,秋天苹果、梨子、大红枣。普通平日里的带糖的饼子,偶尔家里炸的面食,炒的瓜子,煮的花生,好像想不起太多了,糖果似乎也只有大虾酥和水果味的硬糖,大白兔是个奢侈点的高级小吃,一块可以吃一天。
儿时美好记忆——邻居家的饭虽然,谁有个零食都很开心,可以炫耀下,偶尔分一点给其他小朋友,就会在那天当上小伙伴的头头,大家都会因为这个奖励跟着他的主意去玩。但是主食就不愁了,似乎只要高兴,去谁家蹭饭都是天经地义的。有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在孩子们眼里,不只是零食是其他小朋友手里的好吃,就连这一日三餐,也一样是邻居家的比较好吃。我就常在自己家还在做饭的时候,跑到别人家看看准备吃啥,如果感觉比家里的好吃,只需要爬在桌子旁看看,那家的大人自然会招呼,在这吃吧,别回去了。如果决定了,就会喊一嗓子,告诉爸妈我又在谁家吃饭了。其它孩子也是这样,几家的孩子之间总是两两三三的凑在一起吃,也常听大人们说,孩子就是要一起吃饭才香。
还有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就是互相送好吃的“大餐”、“硬菜”给其它邻里家。谁家包了饺子或者蒸了包子,还是炖了些猪蹄子,或者买了带鱼炸了,都会准备出来几些,给有孩子的家里都送上一份,分成几份送到其他几家去都是孩子们的事,我承担过这样的好多次任务。都是跑着去,送到了,不管是谁开的门,只要递过去,说一句,“给,我家刚包的饺子”,对面就是开心的笑笑,“哦,懂事的孩子”,然后我就会欢快的跑回去,端第二碗去送给另一家。记忆里,好像这个流程不需要客套话,没有谢谢不客气之类的用词,饭后的碗也会被洗的干干净净的,由邻居家的某个代表送回来,同样是那么自然。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孩子,记忆是甜美和充满着温情的。
儿时美好记忆——邻居家的饭那个纯真的年代,城里的小街道,院子里的每个人虽有时也会家长里短,也有小有摩擦,但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和谐和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