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聚智慧,建立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
凝聚全体教师的智慧,应对课程改革纵向深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倾听与对话、分享与碰撞,优化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及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跨校、跨区域进行学习交流,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2.更新理念,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内容精髓。
从课程的育人价值层面重新审视和定位课堂教学的功能;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教育适合学生”而非“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做好教学组织变革,新高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精细的“学科领域选择”,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选择组织教学,选课走班将成为高中教育教学新常态;
不是学科专家的素养,是学生的素养,
不是不要知识,是有了知识能做什么,
不是不能评价,是可教科学可评的东西。
于漪: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3.坚持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学成果实施的专业化保障,除了外部培训及培养形成,还需要通过自主和合作探究、试错和反思逐步形成;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意义与价值,从持续的反思性实践中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成为不断进取、具有反思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
4.聚焦课例,开展反映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
教师要基于教学,依托理论指导,开展基于课堂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
教师要学会基于教学理论阐释课堂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教学反思;与同伴合作,探索新理念及新的教学方式,提升自我领导力;
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开展指向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益和教师科研能力的双重目的。
5.师生赋能,由“学会”变成“会学”,做学习的引路人
课堂教学的根本是一种对话实践的过程,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塘,授人以鱼塘不如授人以欲;
教师只有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赋予他们“我想学、我要学”的内驱力,才有可能帮助他们成长为终身的自主学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