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每周1000字忘忧社
你确定人生还有希望?警惕掉入坠落式人生递归死循环

你确定人生还有希望?警惕掉入坠落式人生递归死循环

作者: 望月从良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11:51 被阅读4次

    这几天,我被程序设计中的bug折磨得精疲力尽。bug是编程术语,它指的是程序逻辑设计中出现了错误,我写的程序在连续运行一阵子后会莫名其妙的奔溃,搞电脑的最害怕这种现象,因为它不可重现,因此要找到病根异常困难,解一次这样的难题,就如同你变身柯南,在各种千奇百怪,大开脑洞的凶杀案里根据及其微妙的线索,一步步推导,直到捉拿凶手。经过几天没日没夜的调试分析,我终于发现了让程序奔溃的元凶,那是递归失去控制导致“栈溢出”。

    递归是计算机科学里的专有名词,是一种极为巧妙的思维模式。很多难题的解决方法是,不断的把它分解成小一点的难题,当难题被分解到足够小时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然后再原路折返,把上一个小难题的解决方案稍加处理就得到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举个例子,计算机要运算N!,也就是计算N*(N-1)...1,程序设计时就可以采用递归的方式,要计算N!,只要先计算(N-1)!,得到结果后返回上一步,然后再乘以N就能得到最终结果,计算(N-1)!时又可以继续分解成(N-2)!,这个分解过程一直进行。但这种分解必须要在某一步停止,不能无止境的进行下去,倘若不设计好停止机制,计算机就会不断的分解,耗尽所有资源后程序奔溃,这种现象也成为递归死循环。

    程序设计的递归死循环容易解决,最可怕的是人生递归死循环。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有些女人找了个有暴力倾向的男人结婚,忍受不了家暴后离婚,第二次再找的男人,同样又是有暴力倾向,结果婚姻又因为家暴终止,这种过程不断循环,直到她青春逝去,她始终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为何总是遇上爱家暴的男人。庄子有一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他意思是我们人的生命很有限,而知识的总量无限,用有限的人生投入无限的求知中,必是死路一条。我们换个思路,人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一直犯某些错误,一次错误让我们付出几年的光阴年华,于是这种错误只要有几次,人生就完蛋了,例如女人的婚姻就是如此。有些女生和渣男混,自以为假以时日渣男能成长,一晃眼好几年过去了,渣男不但不上进,反而越发糟糕,这时女人大好的青春时光就白白耗费,在婚姻市场上只能不断贬值。

    渣男.jpeg

    还有一种人生递归死循环,出现在代际传承间。很多家庭悲剧其实是某种耗损性死循环不能及时停止导致的,例如父母帮孩子还债。有些孩子好赌,或者热衷过度消费,于是很快就欠下一屁股债,为了挽救孩子,父母赶紧拿出积蓄题孩子还钱,但孩子死性不改,没过多久又欠一屁股债,这种死循环一直不停歇,直到父母棺材本掏尽,孩子依然执迷不悟,当家庭所有财富耗尽后结果只能是家破人亡。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一位老妈居然到女儿家堵门,要女儿替儿子还赌债,其实上一次已经把家里老房子卖了替儿子还债了,结果没过多久不孝子又卷土从来,老妈为了救儿子,于是上门逼迫女儿,女儿受不了只好与丈夫离婚,以保全自己的家庭不受母亲侵犯,这就是极为典型的人生死循环。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处理这种人生死循环必须当机立断,壮士断腕。好赌之人其赌性在赌债还完后,并不会自动消失,只会火上添油,要打破劣根性的死循环,就必须让其为自己付出代价,因此对好赌之人,不是要无止境的帮其收拾烂摊子,而是让债主教训他一顿,或者把他送入大牢,半年后出来身无分文,没有赌资自然就无法参赌,再加上吃喝拉撒总得花钱,于是他受生活所迫就必须得找份工作糊口,由此薪尽了,火就灭了。

    好赌成性之人毕竟是少数,然而很多人生死循环会在家长身上发生。望子成龙是父母的必然心愿,但很多家长自己不去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于是给人生留下强烈的遗憾,情感总需要抒发的出口,于是这种遗憾就转嫁到孩子身上,大人逼迫孩子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孩子诚服于大人压力,导致自己没时间没精力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于是自己又留有强烈遗憾,然后这种遗憾继续传给孙子,由此产生一种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循环。

    前几年北京的五道口被喻为宇宙中心,房价达十万一平,现在肯定不止了。房子之所以如此昂贵,处了地处市中心外,还因为那里是海淀区,聚集了全北京很多好学校。更有甚者,前段时间爆出北京一个破烂四合院,其中一个几平米的过道居然标价几百万出售,因为过道具有学区房性质,买了它孩子就能在该小区上学,有些房价之所以高到离谱的地步,那是因为学区房缘故,这表明人们太看重学校对个人发展产生的作用。前端时间一对清华北大毕业的夫妻因买不起学区房而离开北京,这说明了即使是最好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帮助人发展或富裕起来。

    高房价.jpeg

    我们的教育也处于一种递归死循环状态。古时读书人的求知状态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今我们求知的方式只有前半句成立,学生只能堆积在教室里,听老师在讲台上念叨。我发现这么多年来,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基本没有多少变化,我们读书时老师讲这些内容,如今我们的孩子读书了,老师还是将同样的内容,慢慢想来,我们这么多年,花这么多精力学到的所谓“知识”,在生活上几乎没什么作用,多少人在工作上需要使用解析几何,花了十几年学的英语,多少人在这辈子中又能说得上几句?从功利主义的角度上看,我们学的这些知识几乎没能产生多少实用价值。如果你说这些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那就更搞笑了,老师们都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但有多少老师知道为何长方形的面积定义为长乘以宽,很多老师知道圆的面积是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但多少老师能知道这个公式如何推导出来?老师大多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只能把结论塞到学生脑子里,所以现在学校的教育其实是将结论复印到学生的脑子里,老师的讲解其实是人肉录音机在自动化的播放。

    黑格尔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因此人生真正的知识恰恰在窗外。老师只不过是一项职业,与软件工程师,客户经理等工种并无差别,它不具备任何神圣之处,所谓“灵魂工程师”这说法纯属夸张,学校及老师只能传递死的知识,人生的活智慧还得父母帮忙传递。很多父母其实是甩手掌柜,把孩子的成长当做包袱全部丢给学校,他们让孩子读书好考上清华北大,然后孩子的孩子继续读书,然后再考清华北大,这种人生流程如同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再给小和尚讲故事“。于是代际传承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流水账。

    代际传承的死循环从上一辈停止成长后转向对下一辈的压迫开始。话说男人四十一朵花,人到四十岁时,阅历足够丰富,身体依然健壮,此时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和财富,照理说该是当打之年,更应该加大努力,让自己在事业上向上走。但很多人一过四十,更像是一株枯萎的草,节奏越来越慢,渐渐放弃自己人生,同时把孩子的事情提升到第一位。人生才不过一半,很多人就感觉已经盖棺定论,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并把人生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到孩子身上。幼小的孩子如何帮大人实现人生理想呢,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努力读书。中国学生压力异常大,除了在学校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在校外还得承担父辈的希望。相比美国同龄人,中国学生过得特别苦逼,身体比别人瘦弱,精神比人家萎靡,脸上还带着一副沉重的大眼镜,很多男生成年后连女生的手都没碰过,而在美国,高中毕业时你还没”破处“的话就会遭受众人的嘲笑。因此美国孩子是为自己活着,中国孩子是为长辈活着,于是当孩子上大学,脱离长辈的制约后,就如被压缩的弹簧突然松开后迅猛反弹,完全给自己放羊。

    大学懒散.jpeg

    中国人以及世界上的亚裔种群一大特点是内生动力不足。当年孔子感慨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到现在还没过时。最近美国亚裔联合起来状告哈佛大学录取歧视,很多亚裔考试分数很高,完全过了哈佛录取线,但哈佛就是不愿录取。事实上美国很多名牌大学不愿录取亚裔,原因是亚裔成材率很低,他们总是拿了学位后不思进取,只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族,这与学校的教育宗旨完全背道而驰,中国大学毕业生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学生以及亚裔子女,上学目的不明确,读书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父母的逼迫,很多亚裔父母对子女严格管教,目的就是要孩子替自己“爬藤”,父母自己进入不了“常青藤”名校,于是逼迫孩子替自己完成心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根本没有精力去塑造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只知道父母想要什么而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一旦进入名校,愿望达成,外在压力消失,内在动力没有,于是人的精神和灵魂变成了在风中飘荡的白色垃圾塑料袋,毫无分量,也没有前进的方向,然后就这么糊里糊涂过个十几二十年,一晃就到了四十岁,然后把自己的人生套路加载到自己子女身上。

    根据上面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出人生死循环的一些规律。首先,人生死循环从一个人思维上的无知混乱开始。麻省理工学院两位经济学家花15年时间,考察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对全世界9亿贫困人口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人智商,体力甚至社会阅历与常人无异,也没有明显恶习,但无论他们怎么挣扎,似乎都逃脱不了贫困的泥潭,根据两位学者的研究,深层原因在于这些人精神上陷入了“贫困思维陷阱”。这种陷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即使读了很多年书,但无法感知学习的真正用途。以前人们都认为,人的贫困是因为没有接受合适教育,没能获取知识技能导致的,然而如今很多国家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但有些人该贫困还是贫困,教育对他们起不到任何效果。很多家长逼孩子读书,考不好就棍棒伺候,他们知道不读书不好,但他自己也不曾体会到读书有什么用,因此只能机械的走流程,结果很多孩子在逼迫下硬着头皮读完12年,在思维和认知上没有任何长进。然后这些人在社会上浑浑噩噩的混到中年后,看到有知识的人混得比自己好,于是又去逼孩子读书,但心中依然不了解为何读书能让人生活过的好。

    人生死循环还来自于个人放弃自身成长。有些人接收教育,掌握了一些有用的技能,因此在社会上比较吃得开。但人总是好逸恶劳,有些人一旦有所收获后,精神上就放马南山,终止自我教育,毕竟学习成长之路太辛苦了,还是把这条路让给孩子去走吧,于是他们放弃了自我成长,把精力倾倒在孩子身上。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一个人人停止上进后,生活就像一个倒U型曲线,会迅速下滑到“贫困”的泥潭。我看到不少中年油腻男,神情龌蹉,品味低下,生活品质糟糕,而且脾气暴躁,看什么都不顺眼,总是觉得别人做得不对,自己一直有种受委屈的感觉,这类中年人就是放弃自我成长后精神上不断萎靡导致的。这些人没心思,也没意愿把精力花在自己的事业上,而是把时间花在各种生活琐碎以及对孩子的苛责上,他们看似在为家庭付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无能做掩饰,因为自己不上进,不把精力放在价值创造上,自己的停滞导致一家人同受穷,上一代人不长进,下一代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得不到充分的抚育,于是下一代成长后极可能再次重复上一代的人生轨迹。

    终身学习.jpeg

    其次,人生死循环也来源于不懂厚积薄发,为了短期蝇头小利后放弃长远收益。物质上的匮乏,其实是精神贫困所导致的外在结果。研究表明贫困能代际传承,而且几代受贫困折磨的人,他们在思维模式上惊人的一致。研究者在印度贫困农村做实验,他们给家长提供一堆有各种彩色图片的杂志,让家长从中选取各种图案,拼凑出自己所认为的幸福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以及他们会给下一代带来怎样的理念。结果家长完成的拼图大同小异:各种金碧辉煌的宫殿,漂亮的汽车,密密麻麻的黄金钻石,由此可见贫困家庭的家长,只把教育看成是一种让自己和孩子获得大量财富的手段,而不是让自己走上更高精神层次的阶梯。在我看来,这种思维很容易导致人急功近利,做事只从眼前利益出发,不愿意踏实积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你给他一袋种子,他不愿辛苦的播种耕种,忍耐一年的艰辛后再收获成果,而是里面把种子煮了吃。

    人由于天性原因,很容易落入发展死循环。我始终警醒自己,不可吊儿郎当得过且过,自己想要什么则自个努力去争取,既不能伸手向父母要,更不能将人生遗憾寄托给下一代。我慢慢清楚,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上名校,更不是对其打打骂骂,耳提命面,而是以身作则,不断的实现自我提升,我自己上进了,便能给家人更好的物质支持,孩子看到我这么做,自己感同身受从而能产生驱动自己不断前进的内生动力,说一千道一万,让下一代变好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我们这一代变得更好。

    欢迎关注公众号,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成长:


    文章公众号.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确定人生还有希望?警惕掉入坠落式人生递归死循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lv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