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社会热点时差党
中兴跳楼事件忧思:压力大,移民是否是条路?(2)

中兴跳楼事件忧思:压力大,移民是否是条路?(2)

作者: Echo北美成长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1-04 11:02 被阅读198次

    上一篇说了工作,这一篇说说生活。

    上篇中兴跳楼事件忧思:压力大,移民是否是条路?(1)

    国外生活压力:吃饭,医疗和住房

    加拿大的人均税前年收入约43,660美金,基尼系数32(基尼系数是用来测算贫富差距大小的指数,越低越公平,极端情况下零代表收入绝对公平,所有人收入都一样)。相比而言,中国人均税前年收入8,250美金,基尼系数大概在45左右。

    国家按照首字母排序,图来自worlddata.info,根据World Bank, IMF & OECD最新官方数据 世界各国基尼系数分布图,图片来自Wiki,数据来源world bank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基尼系数高,部分原因是沿海和内陆差异,以及城乡差异。在北美,城乡差距则不明显。

    说完收入,再说说开支情况。开支主要包括吃饭,住房,医疗几大块。其他买买买的开支不是刚需,上不封顶,不在讨论范围之内。私家车是不是刚需要看居住位置,虽然在北美车子人均拥有量挺高,但还是有些人不开车或是靠租车,在此也不展开讨论。

    居住多伦多,在家里吃,如果不太讲究要有机食品,人均一个月200加币大概1000多人民币应该够了,肉蛋奶水果的品质也不差。1000多在北京的话,早上一顿金拱门,中午一顿一荤两素盒饭,晚上自己做,也勉强够了(好吧,这是我几年前的消费水平,自己对生活要求也不高。要是追求生活品质,经常生蚝大闸蟹私房菜肯定不够)。吃饭上,多伦多和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基本持平。

    医疗方面,加拿大实施全民医保。看病和住院等只需要出示医保卡,不用付费,只有处方药(在医院里治疗的药物不要钱)和牙医需要单独的保险。如果有工作,公司够买的保险基本可以覆盖这两部分费用,并且保险是保全家的(有的公司加入家庭成员,需要员工另外付费,一个月的保费100左右),夫妻双方只要一方工作就可以覆盖全家包括孩子的医疗。对于失业或低收入人群,政府在处方药和牙医方面也有补助。

    另外有些大公司有强制购买长期残疾险,如果真残了话,大概可以10年领55%的薪水,能维持生活。

    全民医保虽然好,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钱还是从大家的纳税里出。按照家庭年收入中位数7万加币计算(来自加拿大2016人口普查),这样的家庭,在安省平均税率是24%。也就是说,7万的收入,税后到手大概5万3。

    另外,因为医疗免费,容易出现医疗过度的问题。虽然我看过的医生,都很爱惜自己的羽毛,遵守政府的医疗规范也都挺严格,基本不会让做不该做的检查,开不该开的药,但还是听到对医疗效率的不少批评。曾听说有人在加拿大脖子摔坏了排不上手术,只好自费去美国治病。

    中国原则上也有全民医保,不过还是经常听到因为医疗费用太高而放弃治疗,或是卖房子治疗的例子。我想原因有几个:报销比例不够高,跨省治疗报销不便,很多药不在医保范围之内。后来有了轻松筹这样的平台,很多人在上面募集医疗费,连我也隔着太平洋,向认识或是不认识的朋友捐过几回。

    加拿大的医疗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24%的税换来的全民医保,还不算太差(当然有钱人纳税要多一点)。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比国内感觉踏实一点,少了一些后顾之忧。

    最后说说住房。

    中加最大的生活成本差异在于住房。按照加拿大家庭中位收入7万加币,一套公寓均价50万加币算,房价收入比大概是7,意思是,普通家庭7年的税前收入可以买套公寓。中国的情况呢?

    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20(见下图)。购房压力方面,多伦多完胜北京和上海。20+的房价收入比,不是世界之最也名列前茅了。连硅谷的房价收入比,也还不到10。

    有关房价,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在加拿大虽然没有房屋土地使用年限,但需要缴纳大约1%的地税。中国目前还没有房屋持有成本,但物业税2018年呼之欲出,这个题目,有机会可以单写一篇。

    来自:空间家

    其他的软环境,有好有坏。参见我其他的几篇文章。

    被骗和成为骗子就在一线之间|两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加拿大的LGBT权利:从更衣室的一张图说起

    没有李亚鹏王菲这样的明星父母,普通的特殊孩子会怎么样?

    总的来说,骗子也不少,不过对待边缘人群挺宽容,对儿童教育投入比较大。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综上,加拿大购房压力比起中国的一线城市低了不少,医疗费用较低,生活成本基本持平。但因为小国寡民,就业和创业机会有限。

    美国可居住城市多,简单来说的综合情况是,生活费用和加拿大基本持平或者更便宜一点,医疗费用更高。住房成本方面,热门城市比如硅谷所在San Jose,比多伦多高一点。好处是综合收入更高,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也更多。但工作方面的机会相比国内,仍有差距。

    没有人不希望生活在一个风景优美,生活成本低,就业机会又多的地方,事实上,这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有些工作因为对于所在地没有严格要求,的确可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比如说做投资和开专栏。

    还有不少人的模式是,老公在国内挣钱,老婆孩子在加拿大生活。虽然这种安排也实属无奈,我觉得还是尽量别这样,毕竟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在一起。两地分居的话,长期以来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说了一大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重重压力下,到底要不要选择移民?

    这的确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坦白说,我也没有答案。只是希望能尽量客观的提供一点信息,供大家参考。

    人有一种很棒的能力,不论到多么好或是差的环境中,很快就能适应。几年前,我从北京的雾霾天里,飞到多伦多。当晚出去散步,我惊奇的发现,原来夜空也能看见层层叠叠的云彩。第二天一早出去跑步,又看到住处不远的地方,挺立在草地上的一棵大树,顿感心情爽朗,当天还写了一篇日记赞美大自然的疗愈作用。

    From Pixabay

    到现在,一晃五年。我不知道自己多久没有抬头仔细看看天上的云彩,树林里的树了。

    新的一年,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否移民,种种纠结还会继续。18岁的时候曾经以为,年纪大了纠结自然变少,越来越接近佛性,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各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还在纠结中。

    我不认为移民能让人获得新生。之前令人纠结困惑的问题,移民之后很可能还在那里。虽然积极的环境的确有作用,但真正的变化要靠自己。过了最初的新鲜劲蜜月期,在新的城市找到工作安定下来,很快就会对每天挤地铁赶着上早班的生活习以为常。

    早明白一天,少纠结一天。


    主要数据来源: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rankorder/2172rank.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income_equality

    中国住房收入比:空间家

    如非声明,则图片来自网络

    (注:对于住房收入比,因为没有找到统一的数据来源,只能分别用了中文和英文的资料,统计口径可能有差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兴跳楼事件忧思:压力大,移民是否是条路?(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vc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