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思维在企业管理中就是毒瘤

作者: 义薄云天R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05:00 被阅读0次

    关于企业空降兵的问题,争论由来已久,但每每都有新意,各说各的理,且言辞凿凿。但争论的结果却往往是两败俱伤,对于企业而言似乎意义不大,只不过再一次验证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一再正常不过的企业人员流动现象。

    手握手的承诺

    从培养自家军到注入新鲜血液,各种论说粉墨登场,曾经很是热闹了一番,也一度诱发老板们的额外关注,并跟风似得列为操作重点。但大都是风声大雨点小,劳神费力而又一声叹息:外来的和尚也不一定会念经。

    其实,或许我们双方都错了。空将兵未必不是抱着一团火而来,否则他何必跳槽?人往高处走,这是对他们另起炉灶的最好写照。招聘企业也未必不是求贤若渴,他们就是有所需,所以才引进人才招兵买马。但双方或许又遇到了共同的瓶颈就是面对企业“顽疾”都有点投鼠忌器顾虑重重……

    作为新人,既想有所为又不能不考虑“旧势力”老员工的脸面与感受,尤其是管理阶层和功勋一族,这无疑是一座山。作为招聘单位,渴望新人的加入能如一粒石子掀起波澜,激发欲望,立竿见影,打破企业的固化僵局。但两者的契合点和欲望周期往往很难恰好对接,都在彼此的衡量价值标准框架内失分……结果又往往是彼此渐渐失去信任,直至分道扬镳,互相指责。

    一诺千金的力度

    其实,两者都犯了一个唯有自己不清楚的致命的错误。新人的盲目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期待值太高,企业妄想着一针见效对新人的引进给予太高的期望。而他们一律地忽视了本身的缺陷和存在的顽疾。新人不考虑困难的存在,企业不从根本上正视自己的病灶,哪有美好前途在无条件地等待,哪有济世良方药到病除。

    从一见钟情到形同陌路,往往让人产生“亲者痛仇者快”的感叹。这样的结局真地是不折不扣地让企业“拦路虎”阶层看了一场“好戏”,他们庆幸企业的缕缕“不得逞”,似乎他们就是权威,企业离不开他们,他们是企业根本动不了的!

    越是想搬下来,给他们挪挪地儿,却越适得其反,对他们不得不倚重。在屡次较量中,他们似乎嗅到了“权力斗争”的火药味,他们善于迂回,精于总结,久练成“钢”,百炼成精。

    几番博弈之后,他们读懂了自己在企业中的分量。他们必须以自己的“威望”和根基来巩固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尤其是要栽培和团结自己的亲信团队,这或许就是和公司“较量”的筹码,会成为终有一天挽救自己的“最后那根稻草”。

    达观的心态

    这种思维和“势力阶层”的长期存在,对企业是一种危害,会助长“小团队”的滋生。他们似乎抓住了企业的软肋,他们见不得“企业的好”,他们要想保住自己在企业的“优势”就必须学会打压别人、一致对外,学会屏蔽自己的“特长”,让自己“一家独大”,让企业“离不开自己”。

    于是,他们也会“报团取暖”,在企业内部“权力寻租”,通过多年“经营”的盘根错节,在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煞有其事、理所当然、据理力争地安插“自己人”。这种有“见解”、“顺理成章”地布局往往是他们的惯用伎俩,很有效,很隐蔽。日常工作中,他们也往往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打一些口水仗,但在关键的时候他们还是很懂的“报恩”的。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和于主。”这用将的选择有几人在格局的思维框架内去咂摸?更不要说在企业管理中去践行了。

    忠诚再一次超越能力而被企业重提,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被刷新。能力越大,破坏力可能也就越大。企业驾驭不了的“能人”最好别用,因为你在他身上浪费的钱财和精力远远大于他本身对企业的贡献率。

    清新的职业生态

    能“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能者有几人?而作为企业家能“唯人是保,利和于主”事业专修的又有几人?诸葛被三顾而遇明主,李广飞将却不达,不是好事多磨,而的确是机会难求。

    重视企业当中的“权贵”但不娇宠、不特权、不溺爱、不失原则,评估企业中的“功勋阶层”重用他们的价值,但不能让他们功高震主、左右战略、动摇根基。受益阶层无时无刻不在分享企业多年发展的红利,不要说他们的薪资是丰厚的,就是他们无形当中所表露的优越也是新员工所无法企及的。他们善于利用企业资源为自己服务,他们会恰到好处地拿捏企业溢价资源为我所用。这些都是新人不可能洞察到的,他们也不敢、不会利用。

    劲使反了就是害,疏通好了就是利。企业管理就是要把优势资源向正方向引流,充分形成合力,发挥最大能量,否则危害甚大。

    高举正能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垄断思维在企业管理中就是毒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im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