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读《左传》之两百六十七襄公二十五年 下

读《左传》之两百六十七襄公二十五年 下

作者: 俭是宝 | 来源:发表于2023-05-22 21:05 被阅读0次

【传】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卢蒲癸奔晋,王何奔莒。

译文

  晏子立在崔氏的门外边,他的手下人说:“死吗?”晏子说:“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去死?”手下人说:“逃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逃走?”手上人说:“回去吗?”晏子说:“国君死了,回到哪儿去?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用他的地位,来凌驾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是为了他的俸禄?应当保护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也就是为他而死,为国家而逃亡,那么也就是为他而逃亡。如果君主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不是他个人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这个责任?而且别人有了君主反而杀死了他,我哪能为他而死?哪里能为他而逃亡?但是又能回到哪里去呢?”开了大门,晏子进去,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号哭,起来,往上跳三次以后才出去。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了他!”崔武子说:“他是百姓所向往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卢蒲癸逃亡到晋国,王何逃亡到莒国。

晏子不死君难这一段很明确展示了晏子的立场和原则,臣子对君王并不盲从愚忠,这也是春秋时期士大夫认可的态度,完全不同于后世所宣扬的愚忠思想。晏子认为齐庄公的死有咎由自取的地方,自己没有理由为他去死,也不需要逃亡,因为自己没有错。但是听到叛乱发生晏子还是来了,并且抱着庄公尸体哭,尽臣子的本份,这其实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只要崔杼头脑一发热,晏子就死无葬身之地。前文,毅然赴死的祝佗父和申蒯,杨注认为是晏子之后发生的事,而卢蒲癸、王何流亡,同样是庄公党羽,各有不同选择。

相关文章

  • 《左传》故事--从晏子不死君难看春秋君臣关系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娶)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详细记载了齐庄公因为通奸大臣崔杼夫...

  • 《左传》——襄公(一 二)

    好久没有看《左传》了,接着上册继续。襄公在位三十一年,不幸的是其继位时年仅四岁,和他老爸成公继位的岁数差不多。鲁国...

  • 文人的硬气

    我所说的硬气是指“迂、倔、固执、不知变通”。 一、崔杼弑其君 这故事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齐国棠公的妻子,是...

  • 战袍:君欲守土复开疆,我为君披戎装

    【戎服】即军服。《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子产献捷于晋,戎服将事。”《汉书·匈奴赞传》:“是以文帝中年,赫然发愤,...

  • 周襄王姐姐王姬乱宫闱,连孙子也不放过?我们冤枉她两千多年了

    《左传》载:“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夫人助之施。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以因夫人。” 这里的襄夫人,叫...

  • 小人怀璧

    在《左传˙襄公十五年》中有一则《宋人献玉》它讲述了一个宋人得了一块好玉,想把它献给宋穆公之子,当时的宋国大...

  • 成语典故|不贪为宝

    成语释义: 称赞清正廉洁的品格。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

  • 师春话题:卫康叔托梦立元

    据《左传》,在鲁昭公七年,卫襄公死,夫人无子,宠妾生二子,老大腿瘸,立谁?原文如下: “卫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人婤...

  • 匹夫本无罪,不贪即为宝

    “不贪为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

  • 郑国做得对吗?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郑国伐陈之后向盟主晋国献俘,晋国对郑国未得盟主号令而擅自用兵的行为颇为不满,但郑国的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左传》之两百六十七襄公二十五年 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pt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