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走火入魔?你知道魔是什么吗?
皆仁法师
常遇到有人问:修行容易吗?会不会走火入魔?
面对这些问题的提出,感觉很是无奈。既然有疑,那就解疑吧。
我们来了解一下,魔是什么?
魔,是梵语魔罗的略称,义译为杀者、夺命、能夺、能夺命者、障碍。指的是夺取人生命,妨碍善事的恶鬼神。而欲界第六天的天主是魔王波旬,他的眷属则是魔子和魔民。
“魔”字看起来吓人,但是你知道吗?其实,最初这个魔字是译为“磨”字的。后来梁武帝(对,就是和达摩大师对谈不对机,事后又派人去追达摩大师的那位菩萨皇帝)把这个“磨”字改为了很吓人的“魔”字。
关于什么是魔,佛教的论典中有许多说明,列举几则,大家体会一下:
一、《大毗婆沙论》中说:“问曰:何故名魔?答曰:断慧命故名魔,复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
这是说,断除慧命者为魔,如果常行放逸之事,而有害于自己修行的也是魔。
二、《大智度论》中说:“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这里面说的范围更广了,是说除了诸法实相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魔。因为这些都能夺取人的法身慧命,败坏道法的功德善本根源。
三、《大乘法苑义林章》中说:“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
这是说,魔的含义是扰乱障碍破坏修行,正是因为他们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殊胜之事,所以称为魔。
那魔又分为几种呢?
我们来看看论中的说法:
总体来说,凡是烦恼、疑惑、迷恋等等能够扰乱众生的,都可以称为魔,其中从自己的身心所产生的障碍,称为内魔;而来自外界的障碍,则称为外魔。
《瑜伽师地论》中列出了四种魔:
1、五蕴魔
因为五蕴能够生起种种的苦恼,成为夺取人性命的因缘,所以称为五蕴魔。又称为阴魔、蕴魔、阴界入魔。
2、烦恼魔
能够招感从生到死烦恼的,称为烦恼魔。
3、死魔
死亡本身本称为死魔。
4、天魔
障碍解脱生死的,称为天魔。
那对治魔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对治魔的方法,说来有很多,比如念三皈、五戒,或者持诵《楞严咒》等,又或者是念佛都可以。
所以,寺院在集众修法和法会之前,一般都会结界,洒净,然后持诵《楞严咒》等,都是为了防止魔事。
如果是在家居士学法,除了谨持五戒之外,也可以常常持诵《楞严咒》。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所谓的“魔”都是“脑补”出来的,也就是心魔。
有些人修持到了一定的阶段,或者会遇到一些境界,如果贪着其中,就会在自己的脑海里补充一些内容,这样一来,精神方面就会出现偏差,不可不慎。
现代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缘故,就不公开说了。
说一个古代的例子吧。
有一名禅僧,他打坐到一定的时候时,就会发现有只大蜘蛛出现前来扰乱他。他为此感到很是苦恼,于是去向方丈求教对治之法。
方丈一听就知道他的症结所在,但是也没有当场说破,而是让他打坐的时候,手里拿一支笔,如果再见到蜘蛛出现的话,就在蜘蛛上画一个圈。然后下座之后,再去找找这只蜘蛛在哪里?
禅僧听了方丈的建议,就依教奉行了。
当他再次打坐的时候,他手里就握着一支笔,当蜘蛛再次出现的时候,他立马就在蜘蛛上画了一个圈。
下座之后,他赫然发现这个圈在自己的肚子上。
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是自己的心魔在作祟。
从此之后,他打坐时再也没有见到蜘蛛了。
所以说,在修行时,无论是遇到善境界,还是恶境界,都不要执着,只要保持一颗本心,专注在自己所修的法门上就好。
关于魔的含义和分类,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
起心动念,择善而从
https://www.jianshu.com/p/041b044a4f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