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治乱之道

作者: 经管有亮点 | 来源:发表于2017-04-20 21:37 被阅读0次

    【胡亮原创,转载请保留署名】

    企业管理应该规范、有序、有计划性,这既是多年来管理先驱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多数人的直觉。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喜欢不确定性。

    但是,新经济的冲击,让我们在这方面的共识变得模糊了。在某些公司,井井有条被视为缺乏活力,不利于创新,不能适应快速的市场变化。不久前,一位创业公司的高管的朋友对我说,他们公司的组织架构几乎每月变一次。似乎,世道变了。

    尽管早已有“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Richard L.Daft)的概念来解释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但是,目前多数创业公司的管理乱象还不能以此来解释。为何?有机式组织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运作机制,而创业公司管理之乱,却是野蛮生长的结果。

    创始人/CEO不具备管理能力

    创业者群体中,除了部分从大型企业出来精英外,多数人并不具备相关管理经验。他们过去只是一名优秀的攻城狮,一名业务骨干,一名活跃的自由职业者,甚至,只是一名学生。敏锐的商业眼光、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承担风险的勇气,以及一点点的运气,让他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但这并不能弥补他们管理经验的缺乏。尽管部分具备天资的创业者能够快速学习掌握管理技能,但总体而言,管理能力的欠缺都会成为他们创业公司的一道硬伤。他们不知道如何让企业有效的运行,不知道如何面对内部冲突,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建立规则什么时候又需要打破规则。特别是,他们不断的用错误的决策来摧毁有价值的东西,从而使企业陷入积重难返的地步。

    管理团队的差异大

    成熟公司的管理团队,要么是通过内部的层层历练脱颖而出者,管理团队已经适应了同一种企业文化,相互之间有基本的尊重与认可;要么是设立严苛的条件,以专业的工具和手段,从具备深厚背景的候选人中优中选优引进的。因此,成熟公司的管理团队,背景差异小,职业化程度相近,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具备很好的基础。

    反观创业公司的管理团队,通常是创始人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临时搭建起来的。团队成员之间背景差异大,能力层次不齐,职业化程度天差地别。这些差异造成了管理团队成员负责的各个模块之间很难相互兼容,甚至管理团队自身也很难兼容,这是企业乱象的一个重要根源。

    形势发展出乎意料

    有人说,内部管理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说法不错,但是创业公司往往不是设计有机组织来适应变化,而是按预期设计组织和配置资源,但现实的发展与预期差距太大,使得前期的部署全部被打乱,而不得不仓促应对,造成混乱。

    创业公司理想丰满现实骨干的事情太多了。例如,预计用户数会达到百万级,结果用户还在数千徘徊;预计盈利会很快实现,但发现很长的时间都没有人愿意买单;预计数千万的投资,结果风投签约后却迟迟不落实。创业公司总是太乐观地预测,最后不得不为乐观买单。

    传说中的“有机式组织”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当企业内部的管理特征呈现出与传统的“机械式组织”相悖的特征的时候,我们如何判断这是“有机式组织”,需要继续坚持,还是“管理混乱”呢?

    好吧,对创业公司的品头论足已经够了。在此,我申明,我并不是传统机械式组织的拥趸,我并不引导创业公司向机械式组织发展,因为这确实不利于企业的创新。但是,我们切不可把管理混乱与有机式组织混为一谈。创业公司如何诊断自己究竟是管理混乱还是有机式组织呢?我们可以简单从结果判断:

    1、有机组织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客户价值,而管理混乱损害了客户价值;

    2、有机组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管理混乱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有机组织的内部消耗很小,而管理混乱则带来巨大的内部消耗。

    一旦具备以上三个标准中的两点,基本就可以“确诊”为管理混乱。创业公司应该如何治疗管理混乱呢?如何实现高速公路上换轮胎呢?如何避免矫枉过正,使得小企业患上大企业病呢?以后的文章中,我们再继续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业公司的治乱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cr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