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蓝”
——记《非凡匠心》第二期之扎染
作者:陈沁
前言: 《非凡匠心》 是一档由北京BTV 台推出的两代匠心体验节目,旨在响应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上的讲话——“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在我们的生活” 。在最新推出的20180331期,由张国立老师担任匠心传播者,引领匠心体验者余少群一同前往大理探寻扎染的奥秘 。为之驻足的蝴蝶泉周城镇,巷边邸隅,扑面而来的青、蓝、白,纯洁、真挚、吉祥,他们可否在这一片扎染海洋中,访着那颗最绚丽的“珍珠”呢,拭目以待!
匠心之“蓝”“叮铃铃”,单车少年好看的面容上点点映着阳光,脚踏板随着他的轻快旋作一个又一个小圈圈,清脆的铃响几乎要蹿至彩云之上。那些被他脚丫吻过的圈圈儿好似那巷边邸隅挂的一层层里精嵌的图案,奇妙、赞不可言!原来是少群携着我们,要探那周城滨做扎染的大行家去了。寻着了璞真扎染博物馆,国立老师早已到场,与白族几位奶奶聊得正欢。这是她们做工的坊间,小憩时,或围坐侃侃趣闻,或倚在廊边望望天空,悠然自得,她们常常露出的满足笑容,唇齿间咬合的板蓝根香味,自然、可爱,愈来愈激起我们对这里的喜欢,激起我们了解大行家段树坤、段银开夫妇的欲望。
匠心之“蓝”匠心之“蓝”
匠心之“蓝”
国立老师伸长脖子叫了几声他们的名字,忽然一双青灰的手握过来,穿白衣戴白帽的女子热情地自内屋出,招呼国立、少群。她是段银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扎染的前身是染缬,汉年时的古藉便有记载,到了盛唐,白族先民们早已对“染采纹秀”驾轻就熟,扎染一时流传开来,风头无两。可因工序繁杂、制作艰难,一度濒临消亡的危险。多亏了她,召集全村的妇女们,老老少少一块儿把技艺拾掇起来,扎染才得以“幸免于难”。现立的博物馆,两千多张图谱、三千多块模版,陈列得有模有样的,哪怕是拣其中一些置于掌上翻阅,亦看得津津有味。此般种种,都是段氏祖上几百年积淀下来的心血,在段树坤、段银开夫妇的手上,又将其翻新,摸索创造出19套新针法,原始的艺术便增添了更加生动活泼的表达,美不胜收!
匠心之“蓝”匠心之“蓝”
匠心之“蓝”
晚上的时候,月光凉凉地撒在院子里,少群和国立老师猫在凳子上,挤一头编着手上的料子。国立老师一边叠着布角一边叨着:“什么是工匠精神,大家可能都没有真正去领悟它,你看他那样做,难吗?好像并不难;可人家一辈子就守着一件那么兢兢业业来做,我认为这才是最难的”,少群听着国立老师说话,感受到了他的苦口婆心,不由地点点头。的确,在他们学艺期间,也曾遭遇过不少瓶颈,比如蝴蝶须长短不一致、蝴蝶翅膀大小不对称、染出的布料颜色深浅不一等。扎染是“一次性”艺术,严谨、慎重;错一步则前功尽弃!段氏夫妇的《奔牛图》即是如此,花费了四十多天的时间,抛废了二十多天的功夫,日日夜夜把关,才真正地以完美的姿态公示于众。“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一点儿也不为过。扎染有许多套令人眼花缭乱的工序:搅染料、手绘、制版、敲打、碾平、扎花、脱浆等。平日里游客们常常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肩负着重大使命的国立和少群,亦时而敲打得腰酸背痛,时而穿针不入洞,尽管他们撅着嘴,无奈着艺术的讲究,但咬咬牙,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国立老师仔细瞧着蝶翅的对称,一小搾一小搾地慢慢折出准样式;少群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个步骤,为哪一次的进步高兴,又为哪一次的疏忽而虚心请教,在不需要自己贡献主要力量的时候尚能鞍前马后,勤快地为大伙们递上一杯杯热腾腾的豆浆,慰劳阿姨、奶奶们的辛苦。最终,成功也青睐了他们!说到底,年轻一辈的刻苦与毅力是匠人所需的特质,他们的“较劲儿”非常值得大家的肯定,值得大家去弘扬这样的精神!
匠心之“蓝”匠心之“蓝”
匠心之“蓝”
匠心之“蓝”
据段树坤回忆,03年非典盛行,人们蜂拥而至,大肆采摘板蓝根,使得其存种稀少,扎染从此易缺珍贵染料,殊不知,扎染的80%均依赖板蓝根,只因其纯天然,保持色泽最长久。板蓝根的大量匮乏,挑衅的是初心的变更——究竟会不会启用非优质染料。可被打败了的,不是段氏夫妇的初心,而是残酷的非典与旁人的猜测。段氏夫妇没有被挫折击倒,他们走山访水,坚持采用板蓝根制作扎染。院里的老奶奶们同样宠辱不惊,一边飞线引针,一边随意哼起做女儿家时愉悦的歌谣。
匠心之“蓝”匠心之“蓝”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 ,当地歌谣里唱的,是大理姑娘的勤劳、朴素、美丽。每当扎花时,她们三三两两提着篮子,上院子里帮忙了,少群一袭清素的衣衫,红扑扑的脸蛋,可不好意思了,住神地盯着她们手中交织的智慧,自己好比是一位外来的俊郎儿,就像民间传说故事里写的那些“愣儿”一样,被这些光鲜靓丽的姑娘们围住,叽叽喳喳的,不知所措了,真真成了“阿妹梳头为哪桩”的对象。
匠心之“蓝”匠心之“蓝”
大理的人淳朴、好客、豁达,无论是铺晒着的褥单,还是客人试的民风衣裳, “蓝”与“白”,从来就为他们欢迎和挚爱。苍山洱海,“白”是那抹娇嗔的云,是行峰的苍淡;“蓝”是沉郁的思考,是洱海的浩瀚。染料从这儿淘来,认这儿为母亲,患难中依旧以她为傲,生产出的扎染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这儿的人们自觉秉承一颗匠心,呈予母亲作献礼,也自然会收获美好的回赠,衍生世代的成就与感恩。
匠心之“蓝”于是,参天树阴下,少群又挑起澄净的洱海水,一颠一颠缓缓行进,前头的段大哥时不时偏过头来叮嘱些什么,他们有说有笑着,精神与力量在年轻一代生生不息……
“明年花开蝴蝶泉,阿哥有心再来会”!
匠心之“蓝”匠心之“蓝” 匠心之“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