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95103/9e366df43cfad87f.jpg)
1860年10月18日,美丽的北京西郊闯入了几千名英军,随后大火冲天,浓烟遮天蔽日,数日不息。万园之园圆明园付之一炬,从古至今的无数财宝被席卷一空。
难道这只是一场简单地侵略?可是胜利的一方为何只针对圆明园,而让紫禁城幸免于难?又为何纵火者主要是英军,法军在做什么呢?我们为何没有听说百姓的反抗或者类似屠城的事件呢?这种种谜团还得从两个小事件说起。
我们上篇已经提到,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正在中原大地展开一场厮杀,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等等,消耗着清王朝大部分的兵力和财政。此时距离签订《南京条约》也有十多年,随着外商贸易的扩大,崛起的西方国家希望中国能够开放更多的口岸,尤其是长江流域。英国人知道和平协商的路肯定走不通,一直在等待机会,而现在这个机会来了。
其一:1853年,法国传教士马神甫深入广西桂林传教,借着宗教的外衣,纵容教内人士欺侮村民,于是西林县县令将马神甫以及信徒20多人直接绳之于法。按照中法条约,法国人有治法外权,中国人不得擅自治罪法籍人士。
其二:1856年,一艘在香港(当时英国殖民地)注册,实为中国走私商船的“亚罗号”,因载有海盗,被广州水师捕获。英国驻广州的代理人巴夏礼声称中国士兵在船上侮辱英国国旗,要求时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赔礼道歉并放人。但是叶名琛本来就有强烈的排外情绪,又为了照顾大清朝避免跟外洋冲突,回复放人可以,但是不赔礼,不道歉。
1856年10月,英军占领虎口,炮击广州,攻入督府衙门,抢掠一空。后来,一艘英国邮船也遭劫,事态逐渐扩大,英军兵力不足,开始请求英国支援。
1857年,英国任命额尔金远征中国,顺便拉上当时正在处理马神甫被杀的法国,一起发兵。英法联军迅速汇聚珠江口,攻打广州,“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后来押往印度加尔各答。此后,美俄两国以调停为名也参与了进来。四国公使直抵天津,英法联军轰击大沽炮台,天津城郊失陷。清廷派大学士桂良前往天津议和,拟定了《天津条约》。
但是,咸丰皇帝并不赞同《天津条约》,赔款是赞同的,割地也赞同,就是不赞同进京换约、两国首都驻使和开放内地口岸,这几条实在有损天朝上国的尊严,不能妥协。
于是英法联军再次北上轰击天津,但是由于大沽炮台修缮后,竟然炸沉了英国四艘战舰,取得了英法战争中的首次胜利。这让咸丰皇帝自信满满,感觉本国的军队还是非常强大的。没曾想,英法联军卷土重来后,更快地攻占了天津,并且直抵京师。咸丰这一次派了载垣亲王谈判,当时北京周围驻扎了僧林格沁的军队,咸丰还暗示载垣以抚为主,但也不必怕他们。
在通州谈判时,增加的赔款、割地和通商口岸都已通过,但在一点上不能达成一致,就是英国代表巴夏礼坚持带领千人进京换约并且不行跪拜礼,这一点亲王绝对不接受,调兵遣将驻兵张家湾被巴夏礼发现后,直接扣押了巴夏礼和随从,并押往北京,关了起来。战争期间,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处理政务,后来巴夏礼等人也换到了圆明园的一座寺庙中关押。
在监狱中,巴夏礼享受到了软禁的待遇,但是他的随从却遭到了非人的刑罚,浸了水的绳子让他们的伤口溃烂生蛆,《泰晤士报》的通讯员被发现时已经变成了七八块,英军统帅的宣传员也死在了里面,这件事让英国极其愤怒。这件事明显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观念十分不同,中国政府官员认为巴夏礼才是公使,其它都是普通人不值一提,就像中国官员和家里的仆人地位悬殊一样,死一两个随从应该无碍。值得一提的是关键人物巴夏礼后来得救了,虽然辗转广州、英国、日本、韩国,但还是在25年之后,病逝于北京。
英法联军击溃了通州的驻防,咸丰以北狩为名逃往热河,留下了恭亲王奕䜣主持交涉。英法联军直抵圆明园,在今天看来比较奇怪的一幕出现了,百姓竟然以一种打酱油的心态观看这场战争,而且一些土匪和百姓也加入了哄抢圆明园珍宝的大军,甚至还出现了用牛羊犒赏英法联军却被拒绝的情况,牛羊反而被清军抢走了。就圆明园来说,英法联军基本上能抢得都抢走了,不能抢得也砸了,出于清廷虐待英国人的报复和掩盖抢劫的痕迹,英军坚持纵火烧毁了万园之园圆明园。
此时的紫禁城,在萧瑟的秋风中也有些凄凉,不过还没有乱,恭亲王奕䜣,关键时刻担负起了撑起危局的责任。他曾经也觉着中国乃天朝上国,但是面对眼前的实力悬殊,不得不承认英法联军的武器实在是可怕。英法联军对恭亲王奕䜣还是有着不错的好感,很快,在奕䜣地促成下,达成了割地赔款的协议,并且英法答应协助清军剿灭太平天国。这张战争中,以调停为名的美国获得了利益均沾的条款,俄国则轻而易举地剥夺了中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经此动荡,咸丰帝驾崩于外,清朝进入了垂帘听政的时代,联合慈溪扳倒八大顾命大臣的奕䜣,也进入了权利的核心。打败太平天国的中兴之臣,曾国蕃、李鸿章、左宗棠,也认识到了西方各国的厉害。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运动。至少未来的执政者已经意识到,天朝上国,不过是啪啪打脸罢了……
目录:百年国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