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正是提升自我价值的好时机。想要追求进步的人这时候无一例外在默默地努力学习。你是这样,可是你的同事也是这样。
可能有的人要说,难道你可以抓住好时机,努力学习,别人就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但是重点不在这里。
你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努力着,不仅仅是在这段疫情期间。当你知道某某每天都坚持锻炼、读书的时候,你会赞赏,你会被激励。但是当你知道这个人是你的同事的时候,你就不单单是赞赏、被激励了,可能更多的是嫉妒,是不安,是焦虑。
因为这个人是你的同事。
同事是什么人呢?是与你朝夕共处的人,是与你做着同样的职业,是被同一个标准来定义的人,是和你有着或显或隐的竞争的人,是被划在同一个区域范畴里来评判其价值的高低的人。
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有所改善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同事已经改善了很久并一直在改善。
当你觉得自己很努力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同事更加努力。
我自己也遇着这种情况。
我一直在追求自律,这条追求的道路真的很漫长,真正开始这条道路是从生完孩子以后。
那是2018年的夏天,我做着公众号,读着诸子散文。忙碌的教学工作和时常出现的各种琐事很快便打断了我的计划,公众号停写,看书计划搁置,一个学期甚至读个两三本书都不到。
2019年夏天,我看着教育书籍,细读着课本,听着蒋勋的《细说红楼梦》,尽管带娃占去了一天大部分的时间,但是我依旧尽可能地去学习,去提升。可是当新的学期开始,各种教学工作和琐事将我的计划全部冲乱。我订阅的杂志没有真正翻过基本,我买来的书籍放在书架上没有拆封,我新换的kindle没有几本已读书目,我开的写作新账号上没有新更新过一篇文章。
可是,我发现我的同事正在一本一本阅读,一篇一篇书写,一件一件事情行动。
我的同事每天坚持看书,坚持做笔记,坚持记录生活,坚持养生,坚持思考,坚持改善自我。
这时候的我是焦虑的,是不安的。可是,我想的却是:他真的在努力吗?也许他不一定在努力,不一定每天都在提升,我们大家都一样,都在无意义的忙碌中随波逐流。
事实上,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我麻痹。如果不及时去除,将难以再次”觉醒“。
2020年春天。疫情来临,长期蜗居在家。我照顾着孩子的同时,在努力地想要拉自己一把,让自己清醒,让自己不要随波逐流,让自己自律,让自己反抗那个不断陷入无意识的生活状态的另一个懒惰的我。
而这时候,我的同事已经坚持了一年的自我改变。你会明显从他的文字中感觉他的日益成熟,从他的身形中感觉到他气质的日益形成,,从他的谈吐中感觉他的思维的日益宽广。
当我还在和自己的懒惰做斗争的时候,当我还在不停寻自律的方法的时候,当我觉得我已经很努力地在提升自己的时候,我的同事已经在勤勉和自律的道路上一点点收获更优秀的自己。
当生日到来的时候,我再一次意识到自己在追求自律的道路上实在消耗了太多的时间了,在寻求正确的方向上也消耗了太多的时间。
因为疫情,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写作,去提升自己。我朝着自己努力的方向踏出了一小步又一小步,只要是做就对了。
而我的同事也从未停下他的脚步,甚至他的脚步越来越快。他写的文章越来越多,做的思考越来越广,看得书也越来越经典。
尽管这时候,我已经在努力加快自己的步伐。我依然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和焦虑感。因为心里一直有个那位优秀同事的身影,因为我怕自己被他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可是,我不曾细想,这焦虑和不安背后的本质。
之所以知道焦虑和不安,是因为你的同事在不断努力,精进自己,而你潜意识中认为你还不够努力,不够精进。
所以何不化为前进的动力,思考自己不够努力的地方在哪里?需要精进的地方在哪里。
人总是不断在提高。其实因为同事带来的焦虑正好可以转化成你督促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你只有不断追赶,不断修正自己,你才可能赶上甚至超越,而你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在提高。
是的,只有将焦虑转化为动力,你才能更加迅速地成长。
于是,我知道了。当我开始每一天的时候,我应该全身心投入我的学习中。当我休息的时候,我应该认真陪伴家人。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平和谨慎地反思自己,更正自己。让自己在新的一天以更加高效、准确、合适的方式去完成新一天的自己!
不论你的同事更加努力与否,你都应该明白,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到位才是最最重要的。
唯有努力,方不负韶华时光!
写于2020.3.25上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