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没有偏见的人拿起尼采的书,都会发觉它才气横溢、光彩夺目、豪气冲天。其实尼采并没有建立一个封闭而庞大的哲学体系,他只写散文、格言和构序需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间并不证明什么,只是预告和启示,当然,这里面也夹杂了夸张和神经质式的自我陶醉。
《当尼采哭泣》是本心理推理小说,也是一本心理学畅销书,作者欧文亚隆。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富有启发性的文字,将两位19世纪的大师--尼采和布雷尔虚构为医生和病人,开启了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
尼采为什么会哭泣?世人都知道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最后落得个狂妄疯癫,孤独终老。
小说中哭泣的不止尼采一人。与尼采博弈的心理医生布莱尔,也曾在心里暗自哭泣,只是不为自己所知。对于那个哭泣的尼采,布雷尔问他,他在眼泪里听见了什么?尼采说,是自己获得自由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也让他感到了生命的释放。
还是收起那不值钱的眼泪吧,试着找寻本来就存在的人生快乐。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一气呵成的看完一本书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阅读,而这本书让我又重新燃起了看书的欲望。
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书的来源也越来越多,于是思考如何选择阅读的书。经典和爽文的区别在哪里?觉得,即便是名著,也不是每本都要看。在选择翻开一本书之前,要了解这本书的价值输出在哪里,为精神选择适合的价值。
一直在感伤自己没有珍惜过去的每一个当下。年轻时,总是把眼下看作一段前奏,那更美好的将来才是值得期盼的乐章。然而多年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又反过来沉浸在怀旧之中。
我说的是阅读的快乐。又跑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