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棵花白】
虽然我已经有了三万粉,但我仍然害怕自己的文章没人看。尤其是在推荐机制的平台里,这种恐惧犹甚。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蔡国强的那期,我记得很清楚。许知远一如既往地质疑艺术为何向商业妥协,质疑娱乐化的时代。在他的认知里,艺术家应该是反叛的,甚至是与大众隔离的。
而蔡国强则笑嘻嘻坦荡荡地说,许知远错了。
从古代以来,艺术家们从来都是很想进入主流,很想获得成功。他们讨好商人,讨好教皇,讨好有钱人。伦勃朗很想跟贵族结婚。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人只要生而为人,就总需要被理解和认可。《至爱梵高》里,我们看到了文森特的难处。他在二十八岁之前一无所成,无法胜任任何工作。28岁开始学画画,37岁去世,在世的时候只卖出一幅画。
他的颜料画布全部都是弟弟提奥买的。有生之年,几乎全靠弟弟养活。
他的生命虽然孤独,甚至被视为怪人,但他从来没放弃过表达,他的语言是色彩和光线。
试想一个三十七岁的中年人,一个完全成熟的成年人,怎么能好意思一直伸手接受别人的接济。他当然渴望成功,渴望对得起一直相信他支持他的弟弟。
我格外理解那些希望把自己的才华变现的人,不管是作家,诗人,画家,还是其他“不务正业”的各种家。
最新一期《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汪建。汪建说,没有一个人是在贫困中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没有人,政治家如此,科学家也如此。
汪建是挨过饿的人,他在访谈中反反复复地说,真正的痛苦是吃不饱穿不暖,精神痛苦是吃饱了撑的。人吃不饱就没法思考。
《编辑部的故事》里有句台词:“知识分子啊,不拿钱托着,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
穷酸书生,腐朽秀才。在破茅屋里创作,刮一阵风屋顶就没了。穿着破旧的衣服,人人都会笑他傻。这样的人也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但同样从事创作,如果背后家大业大,或者官居宰相,身为朝廷重臣,就会被人歌颂与崇拜。
才华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写作不能太功利,但也不能一点都不功利。那些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接广告,为什么要写软文,为什么要追热点、蹭流量的读者们,大概是不知道以写作谋生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
而阅读量身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往往使人心情有所起伏。如果只是玩票,哪怕文章没人看,也无所谓,但如果是正经赚钱的,不看数据,就等着被淘汰吧。
前几天发文章,数据非常不好看。我特别焦虑,难道我被读者淘汰了吗?难道我已经摸不清读者的喜好了吗?难道我还没红起来就要过气了吗?
青衣安慰我说:“每次数据不好的时候,我就去看看江昭和的主页,然后告诉自己,写文为悦己。”
这个方法是管用的,但是不能根治我的焦虑。虽然江昭和的文章阅读量不是非常高,但是他有十九万粉丝和令人惊艳的才华。
我本身才不足取貌不足凭,如果再没有量,就等着一生默默无闻,孤独终老吧。
如果我的阅读量为0,绝对无法坦荡地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也更无法两手一挥,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人往往在物质上无能为力的时候,才会标榜自己精神世界的高贵。
活着,就不是云淡风轻。活着就是有欲望,然后去追求欲望,有目的,然后去实现目的,有野心,然后去满足野心。
倘若真的追求不到,无法实现,不能满足,就只能万般无奈地叹息一声,安慰自己,志在山水间,要过隐士的生活。
早早认清自己的无能为力,也是一种福气。
如果你真的每篇文章都阅读量为0,不如早点打消靠写作为生的念头。有很多人问我,如何才能从事自由职业,靠稿费养活自己。我一般会根据他文章的质量,劝他放弃,或者告诉他希望不大。
工作固然无聊重复,但能给你稳固的保障,才华不足以变现,不足以支撑基本物质需要的时候,最好还是把写作当成打麻将、打篮球、唱歌一样的娱乐。
但是真的从事了专职写作,从事了自媒体这一行,低迷的数据就该是你的警钟。
所以我又一次研究了简书首页7日热门和30日热门,重新开始探索读者的偏好。7日热门确实相比从前有了一些变化。我只知道自顾自的写,忽略了这些变化,所以时至今日也是我咎由自取。
简书相比于其他平台,最大的区别是,读者是奔着文字来的。他们可能记不住你是谁,但是记得住你的文章。很少有人会在关注列表里追着自己喜欢的作者更新,大家基本都是通过首页来看文章。上不了热门,就会被遗忘。
这个机制本身就是一种淘汰。
没有惊人的才华,就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如果两样都没有,那么就要更勤奋一些。不用去控诉它残酷,不公,不用去质疑部分作者的特权,毕竟所有的特权背后都有长期的积淀,都有其背后付出的代价。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去争取这样的特权。毕竟,真的有那么多内容又好,数据又漂亮的作者。内容好从来都不是数据不好的借口。如果真正强大,就有办法二者兼顾。
网友评论
一连发了四篇文,😏很高兴的告诉你们,压根儿木有人看😜
😊不过发现简书上武侠小说还蛮多的呢
不论如何,总得做一些事!
你的文我会看,青衣和陈眠缃的文我也会看,虽然陈的文字有些深奥,但很难得。陈也说他认为他写得最好的文并不是喜欢数最多的。
我不懂如何用文字来赚钱,也给不了什么好建议,希望你写得开心❤
我随心,不在乎一些虚的东西,比如阅读量,比如喜欢,比如粉丝,比如头衔。
因为我知道,大家都是非专业的写作者,仅此而已,所以没啥顾忌。
我的目标从来就是一件事,仔细修改我的文章。谦虚低调地生活。
还好,我是在正式工作之余玩简书
但即使这样,我也会担心阅读量
刚开始写,倒是没有包袱
反而是后来,有几篇莫名阅读比较高
弄得从此以后总是喜欢看阅读量
我不喜欢自己这样
也许 这就是所谓求得认同吧
其实,写作这回事,关于功利心,完全没有,是不行的,过剩,也不行。如何寻找平衡。也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祝数据越来越好,内容越来越棒。也更能从容地贴近内心去表达。
喜好与现实总得选一边~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