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塾馆开学
天还没亮,知了的叫声伴随着各种鸟鸣、鸡唱、犬吠贯进人们的耳鼓,湖风夹着鱼腥、豕屎臭气吹拂大地。
陈普才每天都起得很早,他首先将堂屋神柜上整理清爽、掸去灰尘后恭恭敬敬地对着神灵和祖宗牌位虔诚祷告,在东南西北各个方位顶礼膜拜,最后祈求天地保佑。仪式完毕之后,便开门把一大片门庭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天多了一件事:他将一块‘言午塾馆’的牌子挂在大门旁边厢房的窗口上。挂上之后,他昂首举手摆正,然后注视了很久,又看了大门上贴的言午所书且已经被晒黄的对联:
认燕进堂传佳讯,
识梅穿苑引巧花。
心里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陈洋领着儿子陈三九,吴密被他父亲吴伸牵着到来了。他们是受到陈家的诚意邀请,按时带着儿子入学。

陈普才迎上前去对二位拱手道:“今天‘言午塾馆’开学,感谢莅临指教。请进!”
吴伸还礼:“陈老爷开馆办学,造福乡里子弟,我等感激不尽。”他是个小作坊和杂货店掌柜,读过书。
渔民陈洋说:“我就称你为领头兄了。犬子三九就交给你和先生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学费我是暂时交不起的。太忙的时候,还要叫犬子回去帮帮忙,请别见怪。”
普才对吴伸道:“吴兄不必客气,办学不敢当。腾一间屋子,备几张桌椅,买几本书和笔墨纸砚,请一位先生:只想让附近邻里乡亲、亲朋好友的适龄孩子都能识几个字,读几本书,以后总有用处吧。”
他又对陈洋说:“束脩都免了,笔墨纸砚已经备好。时间灵活机动,来去自由。太忙的时候要孩子回家帮忙悉听尊便。”
“太好了,不交学费,不限时间,好!让他识几个字,能够算一下小账,免得像我是个文盲,睁眼瞎子,连几斤几两魚,总共多少钱也搞不清楚。”陈洋连连点头称赞。
吴伸也说:“陈老爷宅心仁厚,惠及大家和乡亲们的后代,如此好事,我们鼎力支持。”
“大家好!”言午精神焕发,踱着方步,摇着蒲扇进了门。他今天穿了一件长衫,右手提了一只书袋,夹了一把教尺,显得既文雅又威严。
“先生好!”大家一起拱手打招呼。
“塾馆今日开学,馆名就取你的名字‘言午’,以后这些子弟读书的重担就交给你这位学问高深的先生啦。拜托拜托!”普才很恳切地说。
言午道:“在下才识浅薄,贤兄委我担此重任,深感荣幸。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圣人开创了私塾的先河,方能使普通平民有了读书的机会。有了科举取仕,非贵族百姓也可入朝为官,这个平等竞争的机会确实难得。因此,后世学子都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我们也都是他的学生,只是有个先后而已。以前我是学生,现在成为了先生,以后他们也会成先去。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他很兴奋,侃侃而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