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二胎手记忘忧社520亲子成长迹
孩子受同龄人的不良影响怎么办?家长可以借力打力,为成长加分

孩子受同龄人的不良影响怎么办?家长可以借力打力,为成长加分

作者: 晨光微晓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13:59 被阅读54次

周末带俩娃和小伙伴们一起外出。

途中聊起方言,好友家孩子突然大喊着“别再说了,土话太脏了!我不想听!”

有那么一会儿没有声音,孩子可能以为我们没听清,又大声解释:

“一说土话我们同学都说不好听,太脏了。我大姨他们就这么说,太难听了,我不想听!”

听到孩子这么说,我们一起的几位家长也就明白了,这其实是孩子之间的互相影响。

听到孩子这么说,我们通常会有三种反应:

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说?

是不是家长这么教的?

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该怎么办?

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而是在与同龄伙伴交往的过程中,被别的小朋友影响了。

孩子的交往与影响不是我们能够设计的

小薇的儿子灏灏上了幼儿园,小薇因为儿子入园后的变化焦虑了。

原因是这样的:

小薇做了妈妈之后,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参加各种父母成长课程。

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她华丽转身变成了超级妈妈的楷模。

不熬夜、戒电游,学烹饪、更是利用闲暇时间向茶道、香道、插花艺术类迈进,妥妥的一枚生活家。

小薇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模式。

在小薇的努力下,她的儿子灏灏从小就懂事、乖巧、自律,还很有礼貌。

但是入园之后,灏灏慢慢和小朋友们接触一段时间之后,学会了踢门、粗鲁地大喊大叫,甚至有次还指着小薇大喊:

“你这个讨厌鬼,不要挡我的路。”

小薇很无奈,这么辛辛苦苦培养的好习惯,怎么就这么轻易被同龄小朋友带走了呢?

如果破坏了之前的好习惯,那么上幼儿园的意义在哪里?

孩子成长需要伙伴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普把孩子上学前的主要社会化关系分为两种,分别是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亲子关系中父母比孩子拥有更多的权威,也享受更多的权利,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属于垂直模式。

而孩子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在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上差不多,所以更是一种水平关系的交往。

这样的伙伴关系可能在某个阶段会出现一些类似灏灏或者朋友家女儿关于“土话”认知或者行为困扰,但却能带来更多的益处。

首先,同龄人的交往可以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社会认知,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

在家长、老师和孩子的互动之中,孩子得到的是指导,只有在同龄伙伴中间,他们才更能平等地相处,通过打打闹闹、磕磕绊绊,从实际交往中获得结交朋友,维系友情的社交技能。

其次,同龄人的交往更有利于孩子形成自我的概念。

之前我们总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当孩子只和父母相处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父母的评价。

只有在同龄伙伴互相接触之后,他才会通过平行地比较、观察、相处来确认自己的状态。对自己的认识也才能够更加全面。

另外,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让他们可以体验到友谊、归属感,学会爱和尊重。

好多家长说,归属感父母也能给啊,家庭的归属感不是最强的吗?

父母家庭给孩子的归属感更倾向于给孩子安全感,而同龄人的接纳和友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

而同龄人所带来的友谊,同频的互动,这些也是亲子关系无法给予的。

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慢慢学会如何尊重、包容对方。

最后,长期来看,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

当孩子要融入同龄集体的时候,他们就要开始慢慢学会遵守规则。

当然除此之外还会在团队中学会合作、承担责任、从自我中心慢慢懂得看向集体,学会助人、谦让。

经历过同龄人集体交往和相处,才能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之下形成孩子个人良好的人格。

面对孩子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小情况,作为父母,我们虽然不能粗暴干预,却可以全面了解积极引导。

父母老师3步走,让孩子的视野更开阔

如果孩子真的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了小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全面了解孩子遇到的情况。

比如,当我听到孩子说土话“太脏”的时候,我就不动声色地继续引导聊天,了解到是她同学说“土话太脏”。从而明白,孩子的这一论断是受到了同龄人话语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澄清概念。

听完朋友家孩子的话之后,我笑着跟她说,你是不是觉得东西掉土里就脏了。

但是汉语的字词可不止一种含义,比如说土,可以指灰尘,也可以指某个地区当地的东西。“土话”就是指某个地区当地的方言。

习普通话更利于不同地方的人交流,但是方言也很有特色,很特别啊。

最后是让孩子看得更全面。

解释完,我又告诉几个孩子,虽然一个地方的话有可能让别人听不懂,不利于交流,但也有好处。

曾经就有人用“方言”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有个电影叫《风语者》就讲了这样的故事,当时盟军与挑起战争的法西斯国家对战,发电报传递信息总是被德国破译,战争不能胜利就一直打,死掉了太多的人。

后来有个聪明人培养了一批美国的纳瓦霍族人充当信息传递接收人员,纳瓦霍人的方言日本人、德国人都听不懂,也搞不清是什么密码,就不能掌握盟军作战计划了。

这些人用自己的方言,为早日结束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不仅明白了方言有不利交流的一面,又可以在某些地方发挥重要作用。

视野开阔了,小伙伴的某些狭隘影响也就不攻自破了。

小薇也试了这三步,知道了灏灏是因为看到幼儿园有个小男生虎子,是个比较厉害的小男生,可能心里有些怕他,所以私下里就会模仿虎子的行为。

于是小薇通过和灏灏一起阅读绘本,让他通过小犀牛的莽撞、霸道,最终认识到错误的故事,明白了行为的对与错。

灏灏在经历了这样的认知之后,更明白了怎样做才是更好的。

孩子要成长,早晚都会接触到社会。

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偶然会被小伙伴影响,但是作为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依然可以进行引导,这样不仅不是坏事,反而增强了孩子坚定做自己的可能。

诚如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我们在育儿过程中,何曾不是在经历风雨之后,才能收获更大的成长呢?

————————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点赞转发,谢谢!

我是晨光微晓,俩娃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喜欢阅读,在育儿和写作中不断成长。投身儿童早期阅读近10年,期待和你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受同龄人的不良影响怎么办?家长可以借力打力,为成长加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vq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