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迈到拜县,走走停停地欣赏沿途风景。在不知名的茶园拍完夕阳下的背影,金黄的狗尾巴草,已是太阳西落时。
天已渐暗,打开车灯和导航,向住宿地出发。微风徐徐,路灯亮了起来,四周广阔而神秘,寂静如海。
为体验泰国本地生活,入住地订在离城区几十公里外的民宿。能说会道的笨笨是我们的司机。他是生长在泰国的华人,祖籍是云南。举家逃难到泰国后,他的爷爷和父母因为身份的问题,至死都没能再回国。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作为到泰国的第三代华人,聪明的笨笨能讲一口标准的的普通话,懂我国古代历史和四书五经。
泰国强烈的紫外线把他的皮肤晒得黝黑,像个非洲黑人。
黑笨笨一边开着车,一边调侃道:“这么偏僻的地方,你们都能找到。那可是克伦族村落,很少中国人到那儿去。”
听到这话,我们都望着窗外,没有说话。漆黑的夜纠缠着不安的情绪。沿路除了路灯,见不到可以停下来吃饭的地方,只能到客栈碰碰运气了。
对于旅行,有些人喜欢先计划好路线、要去的景点或落脚的住处。有些人全无计划,随心所欲,走到哪是哪。如果可以,我愿意选择后者。这样才是深度的旅行,更具魅力。
生活之所以迷人,不正是前路的无数未知与不确定吗?想到这,我的心渐渐宽起来。窗外路灯不停往后移,亮着光的村庄包裹在宁静的夜空。远离城市的客栈,或许能望见星空。
到达客栈,已经是泰国时间八点多。一位体型微胖的中年男子,正满脸笑容地候在院门口。想必他就是客栈的老板。老板有典型的国字脸,中等身材,给人踏实友好的感觉。
透过昏暗的灯光,可见客栈院子很大。三座木制的楼房,形成一个品字。楼房门前种着树木和花草。楼前搭了短短的木桥,桥边有个不断翻滚的人工泉。
笨笨跳下车,用泰语和店家打过招呼,询问能否给我们提供晚餐。店主摇头对笨笨说,因为没有提前预定,没有什么食材了。虽然听不懂泰语,但看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我们能猜个大概。
既来之,则安之。放下行李再说吧。店家帮我们提着行李,把我们引到中间的小楼。三层的小楼只住我们几个,老板一家住隔壁另一座楼。
小楼里外都用木材搭建,收拾布置得古朴自然,处处都体现出店家的心思。
楼上有三间房,每间房内的床都是铺在木地板上的垫子。床上吊着蚊帐,摸摸铺得平平整整的白色被子,有点薄了。不知能否抵御山间的凉风。来之前,有人曾提到最好能自己带个毛毯,当时不以为然,现在看来是有道理的。
笨笨进来说,店家答应给我们每人炒一份饭,免得大家再跑到外面去找吃的。我们听了,欢呼起来。
放下行李,走出木楼,可见右边有一个木搭的凉亭。凉亭里有各种各样,新旧不一的椅子。椅子中间放着一个大大的古木火盆。火盆底部用硬泥块垫着,四周用整根粗木头围着。四根木头上都挖有一个个用于放茶杯或酒杯的小槽。如果能围坐在火旁,喝着小酒,天南地北的聊天,该是多么温馨惬意的事。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拿起火盆边的打火机,点燃松脂,把火放在架空的木条下,传说中的篝火晚餐即将到来。
伙伴们在凉亭的木柜里找来一把克伦族特有的古乐器,还有一把旧吉他。店家示意我们可以玩。笨笨拿起古乐器,拨弄起来,虽不成曲,也清脆动听。他再拿起吉它,轻轻地弹唱起来。
呆在房间的几个伙伴,听到笨笨的自弹自唱,都飞奔而出,围坐在火堆旁,专心倾听着。一首首熟悉的旋律从笨笨的指尖流淌而出。大家惊叹在泰国土生土长的笨笨,能把普通话讲得这么好,会唱那么多华语歌曲。而且只要会唱的歌,就能用吉他伴奏,无需提前练习,让人叹服。身材瘦小的笨笨瞬间成为大家的偶像,掌声阵阵响起。
旧吉他围着篝火的我们,和着晚风吹响树叶的声音,低一声高一句地唱着,想起以往,忘了没吃晚饭。
当店家夫妇端着盘子过来,浓郁的饭香飘入鼻腔,我们才听到饥肠辘辘的声音。
我发现店家的妻女与平常的泰国女子没有多大区别,没有传说中说的克伦族女子那样:在颈部戴着十几根银环或铜环,以拉长脖颈,克伦族人以颈长为美。
克伦族视龙为图腾。他们相信人类的祖先,男人是龙,女人是凤。龙和凤是最尊贵和至高无上的。追求做龙做凤的他们,让自家的女孩从4、5岁开始,就在颈项间加戴铜项圈,尽可能地拉长脖子。
就像我国古时女子以“三寸金莲”为美一样。各家父母不惜用布死死裹着女儿的脚板,不让脚板自然长大。我国的女子现在没有裹脚了,泰国套项圈拉长颈的摧残“美”,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减少。他们也逐渐在回归和追求自然美。
拥有自然美的店家母女把一盘盘炒饭端了上来。没尝它的味道,单看卖相就很诱人:每盘炒饭都配有鸡蛋和肉末。摆放精致,有朵紫色可食用鲜花点缀在上面。四周放着切成片的西红柿、青瓜和生菜。还配了几碗佐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本以为简单的炒饭,店家却这么用心,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让人既不舍得吃了,又抵挡不住它的诱惑。这感觉,你懂的。
一顿心满意足的晚餐后,再回到冓火旁的我们,聊起了旅行、工作和学习。学习宗教历史的笨笨,跟我们讲了克伦族人如何从云南逃难到缅甸,又如何为躲避战事从缅甸逃到泰国的深山;还讲了泰国华人如何在泰国生存下来,为让自己的后代传承好汉文化,付出过多少……夜深了,木头用完,炭火烧尽,我们回到房间。林间偶尔传来鸟叫声,星星在眨眼。
清晨,被阵阵鸟鸣鸡叫唤醒的我,推开窗子深呼吸。窗外的阳光照在树叶的露珠上,发出耀眼的光。我叫醒同伴,快速梳洗,趁早餐时间没到,赶紧到村里转转。
这个克伦族村不算大,大约只有几十户人家。木吊脚楼排列有序地建在山脚下。每家每户有个大院子,院外没有围栏,可以自由出入。院内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和树木,几只瘦高的公鸡在啄吃院内的青草。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信步走在村间小道的我 们,对村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路上有早起的老人,还有不时窜出的猫和狗,也对我们投以新奇的目光。
走到村商店门口时,我们被店里卖的农产品锁住了目光。进店买几个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的熟玉米和两串烤香肠,美滋滋地提在手上。让我想起小时候卖的2分钱一个的鸡蛋,那时父亲每月80元的工资。
玉米是村里人种的,好吃得让人后悔没有多买几个。我和同伴吃完玉米,再取出香肠,低头咬一口,不由自主地感叹:“香,真好吃!”
附近的那只大黑狗不知是闻到了香肠的香味,还是听见了我们说的话,它冲到我们的面前,挡在路中间,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我手上的香肠。我愣住了,倒抽一口气,忙把手中的香肠使劲一扔。黑狗向远处的香肠扑了过去。
刚走两步,另外两只大狗围了过来,同伴赶紧也把才吃了一口的香肠抛到一边,急忙拉着我快步走。走出一段路才敢回头望那几只狗,发觉它们没有再跟上来,才松了口气,露出历险后的轻松和微笑。
回到客栈,店家用手势告诉我们可以吃早餐了。精心准备的糕点与粥摆了一桌,阳光洒在木桌上,厨柜面,昨晚烧过的炭灰上……此时散发着金光。
我们发现厨柜边挂着一本厚厚的留言本。打开本子,发现纸上写了好多文字,有法语,英文,德文,韩文等,唯独没有中文。看来这个地方真的很少中国人到。
某种使命促使我打开新的一页,提起笔,认真地把住在这里的感受写在了本子上。其他同伴也在本子上留下了感激的话。
那一刻似乎没有了国与国的界限,失去了民族之间的区别,只有同为旅行者的关系。就像泰籍华人笨笨和克伦族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只要勤劳智慧,用心经营,就能像蒲公英一样,飘落到哪个角落,都能繁衍生息,活出自我。
木火盆 客栈 客栈内的蘑菇 客栈门前 特别的木房 游客留言 夕阳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