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画这一特殊的画种已经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封闭僵滞的局面,进入了交流混杂的异形发展时期。或衰亡,或向更高层次发展,中国画就面临着这样严峻的十字路口。
这是一件令我们每一个中国画作者深长思之的大事,必须作出正确的抉择,坚持正确的方向,以求在这个艺术发展的特殊时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我认为,目前的中国画由于受到混乱的“多元化”和“异形个性”的冲击,其衰亡的趋势已出现。所亡者,亡其特殊的传统精神(理)和精湛的传统技艺(法)。目前背着创新包袱的画家们,特别是部分中青年画家,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表现其“个性”便排除了传统的笔墨和技法,利用各种工具故意雕琢,虽有所创新,却使画面失去了中国画的特征,失支了东方艺术的内涵美。近几年,很多展厅和报刊出现的中国画,实际上是在宣纸上作的喷漆画、油画、水彩画、如果不标题就不知道是什么画了。这就是脱离了传统造成的危机。用中国毛笔中画墨,在中国的宣纸上画西方画,不能称作中国画,只能说是西方画的“创新”。
中国画流派甚多。宫廷派、民间派、阮体画、文人画、壁画,以及各民族的画派,五花八门,万象分呈。但他们大多主线条,重墨骨、以笔墨铸冶物象,渲导气韵,驱遣情意。线条的书意美,与水墨的墨象美,决定了国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
艺术的发展是要创新要变革的。凡事有常有变。常为承之本,变为革之道;常从非常来,变从常中生。但承易革难。变革并非一味模仿西画和异道艺术,还必须十分重视常与变在国画艺术上的继承和革新的辩证关系,国画艺术的真正创新并非不重视“常”而且是对传统有所真正的继承,才能对吸收外来文化和异味艺术有正确的法度,才能使国画艺术有所突破和发展。如汉唐时代的国画艺术家,他们都具有坚实的基础,对西域文化、佛教艺术进行藉鉴,使我们的民族艺术突飞猛进。明清以来,艺术家们对西洋绘画的技艺研究和吸收,不也更进一步发展了我们的艺术吗?艺术家们十分懂得善守与善变的道理,而并非丢掉传统去纯求创新。
要创新必须有所继承。那么继承甚么呢?不可只求宋、元、明、清文人画传统,还要研究宋代以前那种雄奇壮丽的大气流韵的法度。研究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对传统的认识应扩大视野,不能局限某个流派,某几个名家里手,要在多元化、多层次、多异象中提高认识中国画的特点。为了使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要正确认识东西方艺术的互相影响。无论是西方人文主义或东方传统专制主义,无论多元化社会或一元化社会,以及新旧道德观念的变异,都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吸收有益的东西,保持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基因,发展民族艺术。大凡一个成功的大师,都是师古笔墨并师造化、融汇新意,自成一体的,他们的艺术是独特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吴作人先生说:“中国历代的艺术为什么在世界上受到人家的尊敬和赞扬,就是是中国艺术有它的独创性。”如果我们自己把这一点宝贵的东西丢掉了,一味去模仿人家的,亦步亦趋,便会始终落在别人后面。要使中国画成为世界性的、国际性的艺术,首先必须具有民族性。要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精神和传统技艺此同时以及有关创作上的散点透视,笔、墨、线、韵、气、空间、金石、书卷等方面的特点,而又融汇西方及多元异道艺术之精华,才能逐步社会化自己的艺术,奔向艺术高峰。
一言以蔽之:继承传统的目的,是追求无我的高层次境界,将空与色的韵律推向高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