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谈美》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如何创造美。
创造美是在欣赏美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把欣赏的意境外射出来,成为具体的作品。
在美的创造上,先生提出了艺术游戏说: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
这在一定程度上把艺术变得更加具体化。游戏和艺术一样是把欣赏的意象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一个具体的情境。
举个例子,小孩都喜欢玩骑马的游戏。但现实生活中没有真实的马怎么办?这时,他就会想出用其它的东西来代替马,一个扫帚一根竹竿,或者是爸爸的肩膀都可以用来当马骑。
那么,他在画画时,可能就会将骑马这件事画到纸上,这个过程就是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离不开想象。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
比如有人昨天去动物园看了长颈鹿,今天回想时,大脑中关于长颈鹿的形象就会跳出来,丝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它,这就是只用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是无法创造艺术的。先生认为,艺术既然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是无中生有,它仍然是运用已有的意象,加以重新组合。
我们来看看王昌龄的一首诗《长信怨》,最后两句是这样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寒鸦”和“日影”人人都见过,但班婕妤的怨很多人都无法体会,王昌龄巧妙地用昭阳日影和寒鸦来表现,就容易理解了。
又比如我们经常说“贫富不均”,仅仅用这四个字很难让人体会到贫富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但是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描写,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就让人对“贫富不均”有鲜明的感受。
在美的创造过程中,除了想象之外,还必然要有情感。
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艺术创作中,情感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因为它是艺术形象塑造的重要推动力,真诚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
我们经常说某位演员演技真好,演什么像什么,演皇帝像皇帝,演农村大爷像大爷,这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那个角色中,打动我们的不是演员的演技,而是他诠释的角色。
所以,一般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的本领,他们在描写一个人时就会钻进那个人的心里,变成作品中的人物,亲自享受他的生命,领略他的情感,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让读者产生触动,并且觉得它深中情理。
还来说说王昌龄的《长信怨》吧。这首诗,他是以一位唐朝的男子身份来写一位汉朝的女子,中间相隔这么多年,而且还是异性,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呢?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王昌龄在创作这首诗时,一定是拿班婕妤的遭遇当作一幅画来欣赏。
在欣赏到聚精会神时,就会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个时候,他的心境就变成班婕妤的心境,他已经由客观的观赏者变成主观的享受者了。
在艺术的创造中,先生有这样一个观点:凡是艺术家都必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这匠人的手腕,就是从模仿中得来的。
所以,艺术的创造与模仿之间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般情况下,艺术家进行创作首先都是从模仿入手的,这就像我们学写作,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写,怎么办呢?那就去找到一个喜欢的作家,去模仿他的写作风格。
不止是普通人,古今大艺术家都有过模仿的经历。米开朗基罗花费半生的工夫研究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
但是,如果一直模仿的话,那就不会有太大的进步,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能算是“高仿”品。
所以,先生又提出: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要想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就必须得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融入在里面。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如何创造美。
在美的创造过程中,想象、情感、模仿、这三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