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康桥文苑大众文艺人生几何?
《锦江街巷》239:李劼人的媒体缘

《锦江街巷》239:李劼人的媒体缘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3-08-25 08:11 被阅读0次

    《老成都》(连载)

    (作者:张义奇; 编辑:完   璧)


    【此文作于2010年】

            1912年,李劼人发表一篇万余字的小说《游园会》,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比鲁迅的《狂人日记》早三年,比陈衡哲的《一日》早两年。

            李劼人先生一生与媒体结缘,中学时代就喜欢阅读报刊。报刊给李劼人以文学熏陶,也给他带来思想的启蒙。

            1912年,成都《晨钟报》征文,李劼人写了两篇带讽刺的速写投去,结果都刊登了;报馆还请他当了一名不拿薪水的记者。是年5月,共和党人在少城公园为袁世凯大肆拉选票,李劼人被派去采访。看到丑态百出的场景,李劼人回来就写出了一篇万余字的小说,叫《游园会》。作品很快就发表了。这是“李劼人”名字的第一次出场。从此李劼人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1915年,成都商会会长樊孔周创办《娱闲录》文艺半月刊,李劼人以“老懒”为笔名,连续发表了《儿时影》《夹坝》等几十篇白话小说,大受读者青睐。同年底,《四川公报》更名为《四川群报》,仍由樊孔周主办。李劼人为首任主笔,兼新闻和副刊编辑。李劼人发表了系列小说《盗志》,还写了大量时评,抨击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1917年,因言惹祸,樊孔周被军阀暗杀,《四川群报》也在次年遭查封。但不久,樊孔周之弟樊新周又办起了一张新报纸《川报》。李劼人仍被聘为总编辑兼发行人。李劼人又聘王光祈、周太玄、曾琦分别为驻北京、上海、东京的记者。他为驻外记者筹了一笔经费,而且约定了一字代多字的办法。这样《川报》便每天都能收到省外或海外的消息。“五四”运动爆发前后,《川报》成了四川最全面反映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新闻传媒。

            “五四”期间,新思想如潮水涌进中国。1919年7月1日,王光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时期中国影响最深远的知识分子团体少年中国学会,李劼人被选为编辑部第二组月刊编辑员。由于李劼人的积极努力,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早于总会半个月率先成立,李劼人任书记兼书报保管员;同时主编分会的机关报《星期日》周刊。该刊版式与北京的《每周评论》完全一样,内容都是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1919年底,李劼人赴法勤工俭学。去国四年多,这期间他主要靠给国内报刊写稿为生。1924年8月,刚归国的李劼人谢绝了大学的邀请,仍回《川报》当编辑,没想到,一场祸事正等待着他。原来杨森的幕僚黎纯一代朋友喻正衡在某报登了一则“征女友启事”;有人为了讽刺他们,便在《川报》上以“吕顺意”的假名登了则“征男友启事”,其中附一条件是“常服威古龙丸有耐性者”。而威古龙丸是当时的一种壮阳药。黎、喻见报后大怒,怂恿杨森查封《川报》并逮捕了社长宋师度和主笔李劼人。这次祸事,李劼人很清楚,是自己拒绝杨森的聘任而引来的报复。后来他把此事写进了短篇小说《编辑室的风波》。

            《川报》被查封后,李劼人出任成都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教授,课余主编《新川报》文艺副刊,写了许多针砭时弊的杂文,显示了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邪恶的品格。之后的三四十年代,李劼人依旧活跃在传媒界,其中1937年任《建设月刊》总编辑;1939年任抗敌文协成都分会会刊《笔阵》编委、主编;1943年创办《风土什志》并任主编;1947年任《四川时报》副刊“华阳国志”主编……

            近半个世纪里,李劼人先生都在媒体任职,先后做过十几家报刊的编辑、主笔、总编。传媒是他的阵地,他在这里记录过风云际会的时代,也创造了一代知识分子辉煌的历史。

          (下篇:《李劼人与民族工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街巷》239:李劼人的媒体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ueddtx.html